就在澳洲國內第二座城鎮開工建設的同時,巴達維亞運送物資和移民的船隊也再次到達了長安鎮碼頭,這次來的船舶數量沒有變,還是五艘船,除了運送過來了一千百名移民之外,還運送了各種澳洲缺少的生活物資。
這次帶隊不是別人,埃爾德船長已經得到了範迪門的信任,加上他是一名具有海上經驗豐富的人員,所以由他率領船隊負責運送物資,這是可以得到了肯定的。
作為範迪門的使者,另外一位老熟人,尼克中尉也隨船來到了澳洲,上一次的澳洲之行大約還是在二十多前,現在再次來到澳洲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巴達維亞總督區與澳洲建立起聯盟關係。
從各個方麵的考慮,範迪門與巴達維亞的地方官員們認為與澳洲人建立合作的聯盟關係,這是沒有錯的,至少能夠保證澳洲人不會輕易對他們動手。
澳洲人的強大已經顯現了出來,他們比西班牙人的確更具有威脅性,但同時他們並不像是具有攻擊性的民族,這一點到是與東方的大明有些相似之處。
這次來澳洲,尼克的主要目的就是與澳洲簽訂一份合作協議,協議內容基本上讓括了貿易和軍事等領域。
這個條約澳洲人會不會簽訂,目前還不知道,需要尼克與埃爾德船長兩人的努力。
當荷蘭人的船快要進入碼頭時,他們打起來旗語,通過旗語知道他們是荷蘭來的商船,不過每次荷蘭進入碼頭,整個碼頭區域的岸防官兵就會提高警惕,觀察船上的一舉一動。
別看荷蘭人現在與澳洲合作非常友好,但不定什麼時候雙方就會到一場矛盾之中也不定,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位具有擴張為己任的總督。
範迪門的遠東擴張可以是非常瘋狂的,他到處用兵,幾乎已經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這一地區殖民地麵積總和。
用擴狂人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要不是與大明打了幾場海戰,加上鄭芝龍為了自身利益的因素在裏麵,荷蘭人甚至有進攻大明本土的想法。
雖這一時期的歐洲主要強國已經開始使用火器,但要想對大明進行作戰還是需要一點兒實力的,別的不,就拿人員來他們就沒有這個實力,大明不是東南亞那些部落大的國家。
所以範迪門也是一個懂得進退之人,知道自己惹不起強大的人,就和他們進行合作聯盟,這個人懂得變通,也難怪可以擔任總督。
商船還未進入碼頭,在打出旗語的同時就已經有人前往外貿組尋找吳正道,目前外貿除了負責進出口貿易之外,還有另外一項工作就是外交部的工作。
所有對外的事務上基本都由外貿組的吳正道負責,此時吳正道正與建國籌備委員會的人進行商討,看到港口來通報的士兵,他就知道應該是荷蘭人來了。
荷蘭人現在幾乎每半月來一次澳洲,往這裏運送物資和移民,每次負責交接的人員都是吳正道,所以他已經有些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