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劉誌調往文化部門的工作的探討還是隻是在徐仁國與楊易兩人之間進行,其他委員們並不知道他們這一想法,當然劉誌本人就更不可能知道這個想法了。
這個時候劉誌還在認真的負責現場次序,防止可能意外生,一的慶典結束,大部分人對今的表演還算滿意的。
不過有一部分人似乎陷入到了悲傷情緒之中不能自拔,每當想起自己的親人或者家人還在大明受苦,吃到嘴邊可口的美食就難以下咽。
肖木匠就是其中之一,他來澳洲可以一個意外,原本隻是聽去澳洲能夠混到一碗飯吃,還能有工錢拿,並且澳洲人還會支付一筆移民經費給他的家人,所以他才踏上了澳洲大船。
來了澳洲,靠著木匠的手藝活被招進了造船廠,雖然對造船沒有多少經驗,但廠裏的工程師會給他們一張圖紙,讓他們按著圖紙來進行拚裝,到也不難,工錢嗎也挺高的,每月都能領到三十塊左右的工錢,而且上班的時候還包吃,每五休兩,這樣的好事可以上哪也不好找啊,所以他對澳洲的感情很深。
雖感情深,但難免對大明的親人還是非常想念的,按照澳洲的移民政策,移民人員一般是需要擁有一定技術,或者手藝的人,在者就是年輕人,他不是沒有想過將媳婦接過來一起。
可這個政策卻是讓他犯難了,按照政策來,他的媳婦沒多大優勢不而且孩子也還,這個肯定很難通過,一般獲得澳洲國籍的移民要將家屬帶過來,至少要滿一年以上,或者在自己工作的所在工廠擔任了一定職務才享受這樣的待遇。
目前肖木匠還隻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沒有任何職務,想要將媳婦孩子接過來,有一種方法就是貸款,不過這個很不劃算,媳婦孩子過來之後也隻是旅遊探親的身份,並不能在澳洲長期待下去。
思念之情,讓肖木匠陷入到了痛苦之中,元旦慶典的節目表演在怎麼精彩他愣是一個沒看進去,滿腦子都是想著媳婦孩子怎麼樣了。
雖人才澳洲,但廣播裏每都會播放一條大明時訊,主要講的就是大明目前的情況,以及百姓生活的怎麼樣,從新聞裏就能聽出,還是以前那個樣,似乎比以前還更差了。
“老肖,咋了,這一整的都悶悶不樂的,這是想媳婦孩子了吧,我給你,好好掙錢,以後就能接媳婦孩子過來了。”
這是一個平時和肖木匠關係比較好的工友勸慰,其實移民中像老肖這樣的情況至少有幾十個。
每次大夥都是互相安慰著,話基本都相同,但真正能夠能等到難度有多大,大夥心裏都明白呢。
當然,老肖的情況也被另外一個人看在眼裏,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劉誌,劉誌一直暗中觀察,看他的情緒低落就知道有事情生,所以視線基本上每過幾分鍾就在他身上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