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由一個集體聯盟性質的管理單位,轉變成一個國家機構還是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的,至少有些人就不能完全適應身份的轉變。
但是建國前最忙碌的還是要屬於建國籌備委員會的人,吳正道是這個籌備委員的成員,他由執委會直接授權領導這個臨時組織,主要負責調研工作,和數據推理等工作。
很多事情需要進行一個調研,就比如一個部門的人員配置,和這個部門成立是否有必要這些都是籌備委員會需要做的事情,他們要通過這些來分析是否需要,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定奪,畢竟經費有限,那種沒多大用處的部門,目前還沒有必要成立。
籌備委員會的工作非常忙,涉及的範圍也很廣,民生,軍政都有涉及,再比路建立養老保險福利製度是否適應當前的環境,還有對外關係上的處理。
總之一大堆事情等著籌備委員們去處理,去調研去模擬去推斷,當然他們也是最受關注的對象,大夥都知道這個臨時機構是幹嘛的。
一定理論上來這個機構可是關乎到未來澳洲一些部門建立的存在,他們寫的報告將會直接影響執委會委員們的判斷,所以很多人都在向他們內部人員進行打探消息。
消息大家都想要,但能真正獲得一些內部消息的其實很少,吳正道給所有人下了一個嚴格保守秘密協議規定,不得透露出目前的一些數據還有調研後的報告內容。
這些東西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泄露出去了,保不準一些人還真的能夠靠著它們做一些事情,有時候可別想看了一些人的能力,看似平常不過,但其實都是隱藏的高手。
吳正道可不敢五百人裏沒有這種人存在,畢竟大夥之間除了一些關係比較親自的人之外,對一些其他人的能力還真的不了解。
大部分穿越眾同胞對建國後的事情可以顯得非常熱情,都在積極主動要求參與進去。
從這一方麵明了一個問題,大夥對於建國後的利益分配其實非常感興趣,都在想自己能獲得多少利益的分配,這是一個難題啊。
利益分配問題已經在建國前就已經體現了出來,就必須要做到公平,穿越眾內部的團體不少,這些人沒有一點行動,吳正道是一點也不相信的,這會兒不定都在各自行動了起來,為建國後自己能夠謀到多少利益進行商討。
要想完全杜絕這種事情生基本不可能,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爭奪,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所以沒有必要可以回避,還是那句話,堵不如疏,最好的方法就是平衡各方的利益。
所以調研工作的另外一重點就是事先了解各個群體之間真實的訴求,然後根據情況將他們進行劃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方便進行統一調整和製定方案,當然作為建國前的幾個紅人,此時也成為了重點關注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