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金字塔始建於4500年前,是其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埃及已發現的大大小小的近百座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於開羅西南麵的吉薩省沙漠裏的祖孫三代金字塔。它們是大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
大金字塔建於埃及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底麵呈正方形,每邊長約230多米,占地麵積約80畝。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它們大小不一,分別重達1.5噸至160噸。據考證,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動用了10萬人花了20年時間。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哈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稱為哈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麵像便緊挨著哈夫拉金字塔,據傳人麵是哈夫拉的模擬像。長期以來,由於該金字塔內的濕度過大、通風較差,墓室內部的牆壁出現裂縫。1992年,哈夫拉金字塔又經曆了一次強度為5.4級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損壞。1993年初,考古學家在吉薩省的金字塔區考察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古墓群,裏麵共有160多個古墓,墓裏的象形文字記錄了金字塔修建時的情況。墓壁上有繪畫,生動地展現了金字塔修建時的情況。這群古墓造型多樣,用料不一。有的墓如金字塔形狀,有的呈圓形拱狀,有的是長方形平頂斜坡式造型。用料主要有3種:土磚、玄武岩和花崗石。為了進一步研究新發現的古墓,埃及文化部成立了一個科研小組,有關金字塔建造者之謎將會進一步被揭開。1996年7月,埃及又決定開放位於開羅以南約35千米的達舒爾的4座金字塔。
這4座金字塔中有兩座是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薩夫羅建造的,距今近4600年,其中的一座造型獨特,被稱為“彎曲金字塔”或“折角金字塔”,其底部為邊長188米的正方形,高約98米。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每麵具有兩個坡度。考古學家發現,古埃及人在施工時,先以54度的傾角修建,到一定高度後,又改為以43度的傾角繼續向上建造,直至完工。這樣金字塔的四麵看起來便是彎曲的。為薩夫羅國王所建造的另一座金字塔所用的建築材料為顏色發紅的石灰石,因此被稱為“紅色金字塔”。1996年8月,埃及考古工作者在開羅西南吉薩金字塔群附近清理門卡烏拉金字塔底座時,偶然發現兩尊罕見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這是在金字塔高地首次發現與拉美西斯二世有關的文物。
新發現的兩尊石像位於第三座大金字塔門卡烏拉金字塔旁,它們被雕刻在同一塊石頭上,高3.5米、重約4噸。其中一尊反映了拉美西斯二世的真麵目,另一尊則集拉美西斯二世和荷拉·烏赫梯神像於一體。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19王朝著名法老(約公元前1304—前1237年)。
吉薩金字塔屬於埃及古王國(公元前3200—前2270年)時期的文物,而拉美西斯二世則生活在埃及新王國(公元前1560—前1100年)時代。考古專家認為這一重要發現可能有助於人們揭示金字塔地區更多秘密。
近十年來,參觀金字塔的大量遊人使金字塔內部濕度不斷上升、化學物質增加,從而損害了金字塔的牢固性。為了更好保護金字塔這一珍貴古跡,1995年4月,埃及政府宣布1995年為保護金字塔年。
達舒爾金字塔
建於公元前2723年。塔底邊187米見方,高約102米。塔身下部斜度呈43°,上部斜度呈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