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和蟻
我們大多數人對於蟬的歌聲都不大熟悉,這是因為它住在生有洋橄欖樹的地方。但凡是讀過拉封丹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記得蟬曾受過螞蟻的嘲笑吧,盡管拉封丹並不是講這個故事的第一人。
故事上說:整個夏天,蟬不做一點事情,隻是終日唱歌,而螞蟻則忙於儲藏食物。冬天來了,蟬為饑餓所驅,隻有跑到它的鄰居那裏借一些糧食,結果它遭到了螞蟻無情的譏諷。
驕傲的螞蟻問道:“你為什麼不在夏天儲備一點兒食物呢?”蟬回答道:“夏天我要歌唱,太忙了。”
“你唱歌嗎?”螞蟻不客氣地回答:“好啊,那麼你現在可以跳舞了。”然後它就轉身不理它了。
拉封丹在這個寓言中所要譏諷的並不一定就是蟬,而更有可能是螽斯。隻不過,在英國人們常常把螽斯譯為蟬。
即便在我們村莊裏,也沒有一個農夫,會如此沒常識地認為冬天還會有蟬存活。幾乎每個耕地的人,都熟悉這種昆蟲的蠐螬。天氣漸冷的時候,農民們堆起洋橄欖樹根的泥土,隨時可以掘出這些蠐螬。他們至少十次以上見過這種蠐螬從土穴中爬出,緊緊握住樹枝,背上裂開,脫去它的皮,然後變成一隻蟬。
拉封丹的關於蟬的寓言是造謠,因為它們並不是乞丐,盡管它們需要鄰居們很多的照應。每到夏天,它們成陣地來到我的門外,在兩棵高大筱懸木的綠蔭中引吭高歌,從日出唱到日落,那粗魯的樂聲吵得我頭腦昏昏。這種震耳欲聾的合奏,這種無休無止的聒噪,使人的任何思想頓時都消失殆盡了。
有的時候,蟬和螞蟻也確實打過一些交道。但是與前麵寓言中所說的剛剛相反,蟬並不靠別人生活,它們從不到螞蟻門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螞蟻常常為饑餓所驅跑來“乞求哀懇”這位歌唱家。其實,我說螞蟻“哀懇”於蟬,這話並不完全貼切,因為它完全是厚著臉皮去搶劫我們的歌唱家的。
七月時節,當我們這裏的其他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上跑來跑去、尋找飲料時,蟬則依然很舒服,絲毫不覺得痛苦。因為此時的它正用它藏在胸部的嘴——一個精巧且尖利如錐子的吸管,刺入飲之不竭的樹幹開懷暢飲。通常,它坐在樹的枝頭不停地唱歌,唱到口幹舌燥時就鑽通柔滑的樹皮,因為裏麵有的是汁液,它隻要將吸管插進鑽通的孔裏,就可飲個飽了。
如果此時稍微等一下下,我們也許就可以看到它所遭受到的意外煩擾了。因為每當蟬開懷暢飲之時,鄰近很多口渴的昆蟲,也立刻發現了蟬的井裏流出的漿汁,並跑去舔食。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蛆蛻、玫瑰蟲等,而這其中最多的就屬螞蟻了。
“搶食大軍”中身材小的家夥想要到達這個井邊,就鋌而走險偷偷從蟬的身底爬過,而主人卻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讓它們過去。身強體壯的昆蟲搶到一口就趕緊跑開,躲到鄰近的枝頭。不過當它再轉頭回來時,膽子比從前大了許多,忽然就成了強盜,還毫不講理地想把蟬從井邊趕走。
最壞的罪犯就要算螞蟻了。我曾經見到它們緊咬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最後爬上它的後背,甚至有一次一個更為凶悍的強盜,竟然當著我的麵,抓住蟬的吸管,妄圖把它拉掉。
最後,麻煩越來越多,我們的歌唱家對此實在無可奈何,隻好不得已拋開自己所做的井,可憐地悄然逃走了。於是螞蟻的目的達到了,終於占有了這個井。不過這個井幹得也很快,所以漿汁立刻就被吃光了。於是這個強盜就再找機會去搶劫別的井,以試圖得到第二次的痛飲的機會。
你看,真正的事實,難道不是與那個寓言相反嗎?螞蟻才是不折不扣的強盜,而辛勤勞苦的生產者卻是蟬呢!
蟬的地穴
我有一個很好的環境可以研究蟬的習慣,因為我是與它同住的。七月之初,它就占據了靠近我屋子門前的那棵樹。我是屋裏的主人,而它就是門外最高的統治者,不過它的統治無論怎樣總是不會讓人覺得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