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競技跳水運動始於20世紀初。1900年第二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瑞典運動員做了簡單的跳水表演,被認為是最早的競技跳水。190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第四屆奧運會上,製訂了十米跳台跳水的比賽規則。191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五屆奧運會。這一屆跳水運動分花式和燕式兩種。花式跳水又分為跳台和跳板。女子跳水就是從這一屆開始的。1979年起,國際遊泳聯合會創辦了兩年一屆的“世界杯”跳水比賽。
跳水運動在我國是在20世紀30年代逐漸開展起來的。1933年全國運動會上開設了男子跳水。1935年增加了女子跳水項目。自1979年以來,我國跳水運動員開始走向世界。陳肖霞、史美琴、李宏平在第二屆“世界杯”跳水賽中分別奪得女子跳台、跳板和男子跳台冠軍。
救生圈溯源
無論在江河湖海裏暢遊,還是在現代化的遊泳池裏搏擊,人們為防止發生意外,總要備幾隻救生圈。這是人們水上遇險時,賴以求生的一種工具。
救生圈在我國古代就有了。最原始的救生圈是幹了的葫蘆瓜。《易經》裏所說的:“包荒,用馮(音憑)河。”根據郭沫若同誌的解釋,就是“用葫蘆瓜渡河”。又《詩經》中說:“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根據聞一多先生的解釋:“匏,葫蘆。”聞一多先生曾意譯為:“葉子枯了,葫蘆也幹了,可以摘來作腰舟用了。”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人民都是利用幹了的葫蘆瓜浮水渡河的,這就是最原始的救生圈。
到了宋代,救生圈的製作方法大大前進了一步,當時已經有人把救生圈製成了環形,成為名副其實的救生“圈”了。這種環形的救生圈使用起來要比葫蘆瓜方便得多。據《宋稗類抄》一書所載:宋代韓忠武曾派部將王權到金山去,同時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於是王權就給每一個士兵發一個“浮環”,讓他們渡過江去,終於完成了這一任務。當時王權所用的這種“浮環”,就是現代救生圈的前身。
棒球的由來
棒球是誰發明的呢?多年爭論不休:有人說它是出自英國的“圓場棒球”;還有人聲稱棒球是美國人的“專利”。直到1905年,美國成立了“棒球起源調查委員會”,對這一問題做了調查的結論是:棒球是由阿布那·德布爾迪於1839年在紐約的庫柏斯鎮發明的。這一結論已被普遍承認。
最早的棒球規則是“紐約人棒球俱樂部”於1845年著手製定的。按定出的規則進行首次比賽是在1846年6月19日,由“紐約人棒球俱樂部”邀請紐約九人隊在新澤西州埃利西安舉行的。
棒球比賽記錄法由亨利·切德威克發明:扇形棒球場地是亞曆山大·卡特賴特設計的(1846年),幾經修改,一直沿用到如今;棒球比賽服裝式樣是“紐約人棒球俱樂部”設計的。包括白上衣、藍長褲、藍白兩色的腰帶和白色的帽子。1852年“愚人隊”與“紐約人隊”在紐約的紅屋廣場上比賽,首次使用正式的“比賽記錄表”,紐約人首次穿棒球比賽服。
曲棍球的由來
曲棍球是古代波斯人發明的一項體育活動,後來這項運動傳到了歐洲和北非。我國從唐代起,便有了曲棍球活動的記載,唐代宮詞上載有“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入步打球”之句,這裏說的“步打球”,指的就是曲棍球。
現代曲棍球運動是1875年在英國開始的。1886年在倫敦成立了曲棍球協會。1908年起,曲棍球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1924年國際曲棍球聯合會成立,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1971年起,每隔二至三年舉行一次世界曲棍球錦標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