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山內,皇天氏悠然而立,目光透過山中的雲光霧氣,透過無垠的時空,看向那天道本源之地,在那裏,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比之天地初生之時要壯大了數倍,雖然還在他這位至高天皇的掌控之中,但皇天氏知道,若是天道再度演化,怕也要超出他之外了。
“鴻鈞,你所謂的混元確實有些意思,甚至讓孤也有些意動,但你並不知道,這天地可缺少任何一種,卻唯獨不能缺了神靈。鴻蒙有道,神與道同,為何唯獨有神靈得大道厚愛?自混沌始,先有盤古父神與道同尊,開辟了這大千世界,後有吾等先天之神出世,代天行道,再後來天道出而有天道神現,這一切的演化發展都有神靈的影子,你可知道為什麼?“皇天氏目光悠悠而轉,看向了鴻鈞。
鴻鈞歎道“神靈生而有道,死而有德,蓋因天地萬物皆乃神靈造化而來,也未有什麼能超脫出去,也未有什麼能比他們更能夠守護天地,掌控造化了。天地初開,萬物混沌蒙昧,唯有神靈能夠生而有德慧,方能掌控法則,行造化之事,教化之行。但在餘以為,天地之初,固然離不開神靈,但是萬物非一成而不變,大道非一成而不改,隨著智慧萌生,教化盛行,怕是這天地也束縛不了眾生的心性啊,若非如此,那欲念魔神又從何而來,為何壯大?“
皇天氏輕輕搖頭,笑罵道:”道隨世移這個道理孤自然也明白,但神隨世遷的道理你卻不知道,如今這個天地還遠遠達不到讓吾等諸神去改變自身的地步。天地大道的演化,對吾等諸神而言卻是一件幸事,讓吾等更能了解大道隱秘,也能更快的求證圓滿,待吾等圓滿之後,怕也是要於天地之間另開一道,或於混沌之外印證自身了。”
“大道恒一,所求不同,陛下之道,在乎天地,吾之道,在乎自身,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便好似這次天道之輪崩潰,造化神女獻祭,到那時諸神又如何自主?”
皇天氏之道鴻鈞對那一次的事故耿耿於懷,心裏歎息一聲,道:”既然如此,孤便也不與汝多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孤既然聽了你的混元大道,也請你來聽聽孤的太一之道。“
鴻鈞長眉一抖,恭敬道:”小神便洗耳恭聽了。“
”天地之道,混而為一,此為太一至尊,混沌根源,盤皇便自此而來。但是天地開而始有陰陽分,萬物演而五行成,後世生靈多不脫離於此,便是吾等先天神靈,亦是顯化陰陽,難以如同盤皇那般能於混沌中長存。”
“太一之道,首通五行,包藏五行而自成天地,繼而與天地混同,神藏天道,顯化妙有,神不滅而恒不滅。”皇天氏說罷,便於頭頂之上升起五道毫光,青黃紅白黑,五行之氣生生不息,與其頂上轉而成輪,勾連天地,繼而與天地混同,在清華與鴻鈞二人看來,此時的皇天氏雖然站在他二人麵前,但是卻與這方天地儼然一體,不分彼此,再次觀去,卻又分明看見了五方天地於皇天氏背後交織成型,演化萬物,當真是選妙不可言。
“吾掌五行,可行天道,天地萬物,無所不包,但是天地大道,在外為五行,在內為陰陽,雖然此時孤可代天行道,卻仍不能算是執掌天道,太一之道,天地至尊,若不能將這天地徹底納入手中,又怎稱得起天皇二字。”皇天氏輕輕一笑,卻又於雲淡風輕之中盡顯霸氣,語氣中的自信深深地震懾到清華與鴻鈞二人。
“既通五行,當納陰陽,陰陽之道,無所不包,吾之所取,當為日月。“皇天氏法眼一觀,隻見玉京山上雲霧層層散開,於上空顯現日月之景,他伸手而去,隻見一隻巨手包藏日月,將日月放於手中把玩運轉,最後越來越快,巨掌化作太極圖,日月珠便化作太極圖中的陰陽魚,在其手中歡快遊動。皇天氏哈哈一笑,將這日月投影捏碎,化作一黑一白兩道陰陽之氣,落於其頂上的五行輪之中,五行之間,便見陰陽旋轉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