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甩淚山(1 / 2)

在牙屯堡鄉境內,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從山那邊逶迤飄來,藍天之下,宛若一條閃光的銀鏈。這條河由五條小滔彙成,人們便稱它為“五通河”。河的上遊,有一座十分秀麗的小山,山上生長著翠欲滴的鳳尾竹,、芭蕉樹。晴日裏,偶爾一團白雲飄來,就象戴上白頭帕的侗家俊美少女。假若天要下雨,濃濃的大霧就會罩住山尖,山頓時使人感到神秘而壯觀。人們說:這霧是侗家臘滅肖女甩下的眼淚變的,侗家給它取了一個含痛惜別的名字,叫“甩淚山”。不知多少年,多少代了,“甩淚山”的傳說隨著五通河的水,流呀流,流傳開來……

古時,五通河邊有一口神塘,侗語叫“神寶”,“寶”就是塘的意思。神塘裏有一隻善良的花龍,侗家稱之為甜心龍。不管五通河水漲得有多高,可總是淹不了這口塘。水漲,塘坎就長高,水退,塘坎就跌下。塘坎邊有一戶人家,戶主叫肖倉海,聽說是從江西吉安府太和縣朱寺巷遷來的。肖倉海的“買(侗話,即媳婦)”是當地外寨的侗家婦女,叫吞月英。夫妻倆在三十多歲的時候,生下一個女孩,人們叫她為肖氏女。肖女一落地就會笑。三天就會甜甜、脆脆地叫“呂媽(侗話,大媽之意)”。肖氏夫婦視她為掌上明珠。

燕子飛來又飛去了,芭蕉生了又摘了,一天天過去了,肖也長大成人,出脫得漂漂亮亮。人說呀,五通河的秋波也沒有肖女的大眼亮,河邊的鳳尾竹也沒有肖女的身材美。村內村外彈著琵琶走村串寨的臘漢總是說,看肖女一眼,比喝三大碗苦酒還醉人,媒人把門坎都踩矮了,琵琶歌把窗紙都唱破了,可是肖女總是埋頭繡呀、織呀,從不和臘漢去摘野苞、去對嘎(侗話,即對歌)。在五通河下遊,“三省雄關”裏的守備老爺蜈蚣眼,打了多少次主意,肖女卻象那山坡上奇特的甜蕨藤一樣,從不肯攀纏大樹,寧願爬在地上,老遠老遠地延伸……

在距牙屯堡幾百裏路運的貴州古州地方,有一個年輕、英武的後生,名叫悶龍。他夢見了漂亮的肖女,夢見了肖女住的地方。於是一夢鍾情,便拜托四處裏收破銅鑼做蘆笙簧片的劉師傅,帶去了求愛的禮物。這件事被神塘裏的花龍知道了,它用夢告訴肖女:蘆笙師傅將帶來你未來丈夫求愛的禮物。果然,過不了幾天,在楓樹尖上花喜鵲“嘰嘰喳喳”的報訊中,劉師傅把禮物交給了肖女。一個葫蘆,裝著兩顆碎磚、碎瓦,這是什麼意思?肖女想了好久,總解答不了,最後請來創造侗歌的杜湖歌師傅來解釋,杜師傅唱了一首侗歌:“井中之水葫蘆舀,塘中之水龍來攪。前世姻緣言語斷,瓦不離磚其窯燒。”肖女嫣然一笑,多聰明的小夥子呀。於是也回送了禮物,一麵襟包著一對李子和一根蔥,一根蒜。悶龍想了好久,也總是解釋不了,最後同樣請來杜師傅:“一在布襟包成團,情哥情姑心相連。六月李子結雙果,一對蔥蒜芸一園。”意思是六月六的時候,悶龍你再來接肖女我做妻子。

肖女多不願離開父母呀。三月三,她與肖母一起曬家織布,看見南風吹來,天上的白雲悠悠飄向天邊,最後無蹤無影,引起了她就要離家的無限愁絲。肖女唱道:“眼看天上白雲飛,南風吹去不飛回。”肖母思忖:女兒總不答應婚事,莫不是有了情人?臉上頓時呈一朵歡笑的菊花紋。肖母開通地唱:“天上聚雲要下雨,若想天好白雲飛。”六月六日這天,悶龍騎著飛龍馬來了,肖女想試試悶龍的肚才,就依著大門,一隻腳踩在門坎上,用歌問:“一隻腳把門坎踩,說是進來是出來?”悶龍不知道怎麼回答,不慌不忙地下馬,一隻腳還掛在馬鞍上:“一隻腳掛在馬鞍上,問是上馬是下馬?”肖女也答不出來。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隻看得臉紅紅的,心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