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忍氣吞聲(1 / 2)

雖然平時沒少替沈少卿擦屁股,但在此之前,沈母並沒有把當前所麵臨的索賠官司和尚未完全平息的栽贓案聯係起來,而隻是將其看成了一起隨機性的訛詐案件,在她看來,和諸多藉同樣手段牟利的同行們相比,沈家所犯的唯一錯誤,或者說唯一倒黴的地方,就在於被汪海隨機挑中成為其打假的目標,僅此而已。

直至收到楊昆這份調侃與威脅意味並重的聲明後,沈母才真正地意識到,這兩樁麻煩事並不是相對孤立的,其間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而釀成當前這場禍端的根源,正是她那位除了惹是生非外一無長處的寶貝兒子。

回到家之後,沈母把沈少卿關在房間裏,足足“審”了他一個多小時,才算摸清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應對?

對於沈母這種習慣了借勢生財的商人來說,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取決於涉事雙方在財富、權勢、地位、人脈等方麵的角力。

就財富而言,雖然沈母從來沒有正麵接觸過隱藏在汪海背後的主使者,也無法判斷對方漫不在乎的語氣中有多少虛張聲勢的成分,但從對方隨隨便便就砸出上百萬來設計、打壓他們沈家這一點上,便不難猜到其財大氣粗之處,遠不是打拚多年才剛剛邁過千萬級別門檻的沈家能夠與之匹敵的。

說到權勢,聽說那姓楊的小子根基在燕省,所謂強龍難壓地頭蛇,其在京城的影響力當然比不過土生土長的沈家,但這小子的精明之處就在於懂得利用媒體報道和汪海的名人效應,將整件事的影響提升到了輿論的高度上,在所有的媒體步調一致的聲討筆伐之下,沈家的後台再硬、背景再深,也沒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主動站出來和汪海及其背後的楊昆嗆聲。

與此同時,對於內外交困的沈家來說,整件事越早得到解決,其從中蒙受的損失也就越低,反觀他們的對手,則完全沒有這方麵的顧慮,他們甚至巴不得事情拖得越久、聲勢鬧得越大越好。

思慮再三,沈母悲哀地發現,擺在她和沈家麵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忍氣吞聲地接受對方的條件,盡早和對方達成賠償協議,從而將此案造成的負麵影響控製在勉強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至於楊昆的聲明中所附帶的條件,雖然痛恨寶貝兒子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老話說虎毒不食子,打斷他的狗腿什麼的,沈母是萬萬下不去手的,相反,以栽贓、誹謗的罪名主動投案,尋求從輕發落的同時息事寧人,倒還值得考慮一下。

事實上,在沈少卿惹出了這麼多禍端、險些害得全家跟著陪葬之後,她這當家長的也是真心想給他點教訓,也好讓他長長記性。

事隔一天,沈母通過律師致電汪海,表示願意以雙倍賠償並返還其全部本金為條件,再加上沈少卿投案自首的代價,以換取對方的諒解。

對於目前全部身家加起來都不超過6位數的汪海來說,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他的心理預期,至於如何處置沈少卿,那是楊昆要求的附加條件,與他的利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