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之後,楊昆和汪海就具體的行動方案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看小說請牢記wwW.xIazAilou.cOm)
購假、索賠這一點上沒有爭議,雙方意見不統一的地方,在於整件事該如何收尾。
對於以此為業的汪海來說,打假、索賠與正義、公道之間沒什麼必然聯係,說白了,這隻是一種非傳統型的商業行為,向工商部門舉報也好、通過消協調解也罷,甚或是將售假企業告上法庭,都隻是用來向其施壓的手段,目的也僅在於利用企業普遍懼怕醜聞曝光的心理,從而在當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中規定的雙倍賠償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提高索賠的金額。
而參照他以往的成功索賠的案例,在經過漫長的索賠、調解、庭審、上訴等過程之後,雙方往往能夠在私下裏達成庭外和解,以一個彼此都可以接受的賠償數額,來結束這場耗時耗力更耗神的心理戰,你保全了名聲,我得到了實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實現了“雙贏”。
對於一門心思要搞得沈家名聲掃地的楊昆來說,索賠的數額多少反而顯得無足輕重,他甚至表示可以放棄自已應得的那部分賠償金,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須將沈家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不法行徑公布於眾。
反複爭論了將近一個小時,嘴皮子都磨得薄了幾分,卻始終無法說服楊昆改變初衷,汪海也隻有勉為其難地接受了他的要求,畢竟人家才是金主,而對於“事業”剛剛起步不過半年的他來說,高達100萬元的啟動資金是個令人無法抵禦的巨大誘惑,這筆錢甚至都超過了他此前經手的所有案例的案值總和。
達成最終協議的10分鍾之後,楊昆和汪海一同走進了附近的一家銀行,從他的個人儲蓄賬戶裏轉了100萬現金到對方的打假公司賬戶裏。
半個小時之後,幾名操外地口音的顧客分別走進了沈家設於西單、前門和海澱區的體育用品專賣店,各自采購了數十、上百套不等的高仿名牌運動服。
緊接著,同一批買家再次出手,隻是互相交換了購物場地,上次去西單的這次去前門,上次去前門的這次去海澱,如此輪換。
短短的24小時之內,三家店麵裏的高仿名牌運動服裝出貨量超過了2500套,總貨款達到92萬餘元。
時近元旦,正是各機關單位團體請客送禮、發放福利的高峰期,因而短時間內暴增的營業額並沒有引起沈少卿一家的重視,反而將其視為名氣與事業蒸蒸日上的吉兆,為此還向廠家緊急訂購了一批新貨,以補充即將告磬的庫存。
然而,就在一夜之間,事態急轉直下。
轉過天,熬過上午8、9點鍾的冷清,等到10點,正當店內的人氣剛剛開始回升的時候,昨天那幾位出手大方的豪客再次光臨沈家的西單總店,同行的還有一位留寸頭、戴墨鏡的青年男子。
見對方手持購物發票,以及工商質檢部門和耐克、阿迪達斯等知名運動體育器材生產廠商出具的產品鑒定書,聲稱其在自家的店內買到假貨,要求其按照店麵內張貼的“假一賠十”的公示,退還其貨款以及10倍的賠償金,總計人民幣1012萬餘元,依然處於宿醉狀態下的沈少卿立馬就清醒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