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超1000倍光速傳輸,更玄了。就說眼前的,你怎麼能確定這是原來的羅卜或者是原來的青蛙呢?它的內部結構有沒有改變呢?”
教授說:“至於還原的東西,我們確定它就是原來的東西,因為我們通過外觀、各種指標、物質含量的測定,證明它是一樣的。當然,物質每時每刻都在運動,都在變化,我們所還原的物品,是最最接近原來物品的東西。”
又有人問:“我們不需要超光速傳送,就是光速傳送已經很讓人匪夷所思了,你覺得人能通過光纜來傳送嗎?”
張振中教授說:“青蛙等動物我們是試驗成功了,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對人進行試驗,我們也不能確定是否能將人還原回來,萬一不能還原回來,我們該怎麼辦呢?或者說還原不回來原來的人又怎麼辦呢?而且,東西越小所需的能量就越少,人畢竟體積太大了,我們並沒有完全的把握將他發射出去。我想我們以後一定能做到這點的,目前關鍵的是不能找一個人來做實驗,通過實驗後,還原回來的人就可以確定‘現在的我’是不是‘原來的我’了。”
一個科學家喊:“實驗安全是主要的。”
張振中點點頭,說:“其實,廣義上的瞬間傳送真人,早就實現了,就是全息通信。這個係統可以利用多維攝像頭取景拍攝,建立三維模,然後再將模型壓縮,直接傳輸給對方。對方再重建三維模型,戴上頭盔就可以和這個三維模型直接對話交互了。講的直白一些,就是瞬間移動,不管兩人是否相隔千山萬水,通過全息投影技術,搭配配套的眼鏡,對方可以馬上傳送到你麵前,跟你現場實時溝通。不過,那不是真正意義的傳送。”
陳大惠說:“移花接木而已。”
“哪一位有興趣、有膽量的,來試一試?”教授對大家說。
大家就笑了起來,誰會幹這種冒險的事呢,要是實驗失敗了,自己全都變成一大堆原子,怎麼辦?就算真的湊成一個人了,誰知道還是不是自己呢?變成一個傻子怎麼辦?大家都直擺手,說:“要實驗教授你自己先作實驗品吧。”
“科學是要一點犧牲精神的。”教授說。
朱莉在筆記本電腦上寫道:今天,人們的通訊、交通和信息化程度,是一百多年前無法想象的。同樣,“量子糾纏”的科學發現也將給人類的生活帶來難以想象的變化。量子物理學的發展讓人吃驚,教授的“物品傳送機”讓我們歎為觀止。在實驗室裏,人們就將帶著自己的喜悅、痛苦,甚至打著噴嚏就被瞬間傳輸到遙遠的遠方……
胡蘭寫道: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後將這些信息傳送到接收地點,接收者依據這些信息,選取與構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單元,製造出原物完美的複製品。依靠這些簡單的原理,張振中教授發明了“物品傳送機”,它可以把物品以光速發射出去……然而,教授更是雄心勃勃,他希望通過技術,把物品以超過1000倍光速發射出去……
砰砰砰,突然傳來一陣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