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暗中幫助吳國稱霸(1 / 2)

吳王夫差繼位後,發誓要報勾踐殺父之仇,他一邊為父親守孝,一邊開始著手作好攻打越國的一切準備。

夫差等到大孝三年期滿,已經基本做好了大舉伐越的準備,夫差和伍子胥等人多次召開軍事會議,討論攻打越國的事情。

一次,吳王夫差對相國伍子胥說:“這次攻打越國,就要倚仗相國的力量了。”

伍子胥說:“為國效力,為大王盡忠,是做臣子的職責,微臣一定盡心竭力,輔佐大王。”

“那關於這次出征,相國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這時伍子胥想到了孫武,就建議說:“攻打越國,必須得請孫武出山,大王如果隻想取得一兩次戰役的勝利,也許有為臣就已經夠了,如果大王想滅掉越國,那必須得借助孫武的力量。”

吳王夫差說:“那好吧!還請相國出麵邀請。”

第二天,伍子胥專門到孫府來拜會孫武。寒暄過後,子胥說出了來意。

“孫先生,”伍子胥真誠地說,“想當初,我們一同輔佐前王,把吳國建設到了今天這樣的成就,如果前功盡棄,不但百姓塗炭,您就忍心嗎?大王夫差及其寵臣一心急於報仇雪恨,卻又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作戰計劃,一旦失利,後果不堪設想啊!”

孫武感歎於伍子胥這樣一個聰明人,卻又終日擺脫不了名利權勢之爭,反而對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視而不見,於是委婉地說:“我是個過時的人物了,好比四季所穿的衣服,春有春裝,夏有夏裝,如果夏天卻穿皮裘,不是太荒謬了嗎?”

孫武一邊說,一邊看了看伍子胥,希望他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

“我隻希望把世事忘得一幹二淨,也希望世人把我忘得一幹二淨。聰明的人不但要合乎時宜,還要盡量把個人和世界接觸的範圍縮小。”孫武繼續說。

孫武所說的是真心話,同時也在暗示子胥,要他隱退林泉,終享天年。

然而伍子胥一門心思要動員孫武出山,並不理會他的這些話,隻是一個勁勸說他為國效力。

孫武已經看出子胥態度的堅決了,強行拒絕似乎於公於私都不太好,於是建議說:“再度出仕可能性不大了。不過,既然您專程來家裏找我,我就貢獻一點伐越的戰策吧!好嗎?”

子胥無奈,隻得答應。孫武想了想,慢慢地說:“夫差為了征越而銳意練兵,越王勾踐肯定會有所防備。勾踐年少氣盛,又在三年前擊敗了吳軍,一定心驕氣傲,不以為意。”

孫武一邊說,一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清茶。

“不過越國的大夫文種、將軍範蠡卻都是聰明絕頂的人物,他們又一定會阻止勾踐輕舉妄動而以固守為其策略。問題的關鍵是要千方百計地激怒勾踐,使文種、範蠡的約束失敗。我有一個辦法可以達到這一目的。”孫武繼續說。

說到這裏,孫武沉默了片刻,好像在想什麼,然後他才繼續說:“我們可以派出一支輕騎兵,人數不要很多,五六千名即可,先從太湖渡船南下,在越國的西北方登岸,不斷向越軍挑釁,轉戰南北,靈活機動。”

孫武看伍子胥全神貫注地在聽,就又繼續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惹惱勾踐,即使文種、範蠡諫止,他也會出擊的。隻要勾踐離開越國都城會稽,我軍主力就由東麵直接插入南麵,輕取會稽。”

聽到這裏,伍子胥禁不住連聲叫好。孫武擺了擺了手,繼續說下去:“到那時,不管勾踐是否回師往救越都,我軍那支輕騎隊伍都要不斷地擾亂他們,當雙方主力接觸的時候,騎兵隊可在敵人後方鼓噪呐喊,使他們驚慌失措,並不斷地突擊,這樣,越軍首尾受敵,加上吳軍本來就比較強大,勝利是有把握的。”

“嗯!先生所說的太好了,有了這條妙計,何愁小小的越國不破啊!到時一定能活捉勾踐小兒,為先王報仇雪恨。”

“不過還有一點要注意,千萬不要堵住越兵的退路,不要把他們逼到絕路作困獸之鬥,而是讓他大敗而逃,然後趁機追趕,務必全殲敵軍,以絕後患。”孫武補充說。

為了讓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些,孫武喝了一口茶,最後強調說:“這次戰役有三個要點,其一為首先以騎兵隊為誘餌,其二為不塞住敵軍退路,其三為窮追不舍。我的這些策略,隻是紙上談兵,僅供吳王和您參考吧!”

伍子胥聽完孫武的話,連聲表示感謝,並說勝利的那一天,一定要來和孫武喝個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