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是事必親躬,大包大攬。自比管仲樂毅,事無巨細都要過問,導致部下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思想,人才難以成長,不能脫穎而出。同時脫垮身體,累死自己。
其五是貪戀權柄,獨斷專橫。諸葛亮做了丞相以後,獨攬大權,遇事先斬後奏,“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而且排擠同行,廢黜托孤大臣李嚴,流放“楚中良才”廖立。劉嬋長大後,理應把大權移交給劉禪,但是他不僅沒有這樣做,而且徹底抬空劉禪,把劉禪禁錮在深宮,成為擺設甚至廢物,形同造反。劉禪“詔賜亮金鉞一具,曲蓋一,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諸葛亮在北伐前接受了部分九錫,比之於春秋時的霸主齊桓公還多了一錫。而且諸葛亮曾言:“若滅魏斬(曹)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錫)邪”,反心畢露。所以,當時執政的諸葛亮並沒有被時人視為事君以禮、謀國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漢政權中,李嚴、廖立、來敏、魏延等人對諸葛亮獨攬大權頗多微詞,諸葛亮在世時,迫於其權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
但無論缺點有多大,諸葛亮都是三國時代綜合能力強、單項能力非常突出的一流的大才!
他的一生做到了“鞠躬盡瘁”,最終實現了“死而後已”的悲壯結局。不久蜀國也迅滅亡,令無數人惋惜不已。
就要見到穿越三國以後第一個大伽,阿鬥心中無比興奮。但是,對諸葛亮這個未來的“亞父”,劉禪卻是既喜歡又害怕,即佩服又反感,心情十分矛盾複雜。
正在劉禪陷入曆史迷局當中之時,一個令人愉悅清晰洪亮聲音在耳邊響起,讓人無比親切舒服。
“孫夫人,少主,有失遠迎,請恕罪。”
正在溫習曆史的劉禪聞言如被電擊,眼睛一亮,隻見一位三十多歲,身高八尺(約合現今184米),豐神俊朗,玉樹臨風的青年人正在前麵恭迎。
正是千古人傑、軍師中郎將、署左將軍府事——諸葛亮!笑容可掬,風度翩翩,讓人如沐春風。
孫尚香笑道:“先生免禮。”
劉禪使勁睜大眼睛,仔細打量著使自己成為傀儡的未來亞父。
隻見諸葛亮正如《三國演義》描述的“身長八尺、麵如冠玉、羽扇綸巾,忽忽然有神仙之感”,果然是風流倜儻、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大帥哥!
一班人進堂坐定後,諸葛亮笑道:“孫夫人,今前來所為何事啊?”
還不等孫尚香答話,劉禪就向諸葛亮跪了下來,一字一頓大聲道:“先生,吾要拜師!”
“拜師?私塾裏不是有先生教書嗎?”諸葛亮驚奇地看著劉禪,好像不認識一樣。
在諸葛亮的印象當中,劉禪是個呆板遲鈍、智力不隸、老實巴交的誠實孩子。
劉禪今為何卻有如此驚人表現!是不是腦疾作了啊?!
“他們都是隻會教我們讀書認字,學經朗詩。我要學習先生您,治國安邦、排兵布陣的本領,將來能和這幫夥伴一起幫助父親橫掃下、安邦定國、拯救萬民,建不世之功業!”劉禪一邊昂挺胸,煞有介事朗聲回答,一邊心裏卻在暗暗奸笑著。
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堂皆驚!
心機深沉的諸葛亮大吃一驚,徹底呆了。
他盯著劉禪,這還是原來的劉禪嗎?和他印象中的木訥、懦弱、怕事、膽的阿鬥簡直是判若兩人啊!
此時的劉禪外表與以前無異,唯一的區別,就是大眼睛裏麵深不可測,還隱隱約約地透著一絲不可捉摸的狡黠,臉上還帶著若隱若現狡猾的笑意。
諸葛亮心中無比震驚和疑惑,但臉上如常。
盡管如此,劉禪還是捕捉到了諸葛亮眼神中的一抹疑狐和驚異。
“這孩子前幾燒,昏迷不醒,醒了以後就變成這樣子,神神叨叨的,我也是想不明白。”孫尚香解釋道。
“少主,好孩子!有誌氣,不愧是主公的血脈!起來話。”諸葛亮暫時壓下疑慮,麵帶驚喜,扶住劉禪,言不由衷誇獎道。
劉禪一直是諸葛亮的心病。主公劉備年近半百,唯一的子嗣就是劉禪。
原來的劉禪確實令人失望,一旦主公崩俎,阿鬥扶不起來,如何是好啊。
“我在昏迷中夢見了一個老神仙,他教了很多東西,有一些還與先生有關呢?先生想知否?”劉禪賣了個關子,故弄玄虛微笑道。
(各位看官:碼字不容易,請多鼓勵,求點擊、收藏、推薦、打賞,各種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