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追蹤
姓名:裴多菲·山陀爾
生卒年:公元1823年-公元1849年
所屬國家:匈牙利
主要事跡:愛國詩人和英雄,匈牙利偉大的革命詩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人,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者。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戰中同沙俄軍隊作戰時犧牲,年僅26歲。他的詩作為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學財富。
愛國故事
少年時代的裴多菲就願意聽老年人講述民族英雄胡斯領導起義的傳說,經常在小酒店和同伴談論著當年匈牙利民族為爭取獨立而鬥爭的故事。這些在他幼小的心靈上都深深打下了烙印。
歐洲大革命爆發了,匈牙利人民起義也如湧動的岩漿。剛剛結婚的裴多菲心中交織著歡樂與憂鬱。他不願庸碌地沉溺於私家生活,寫下了著名箴言詩《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此後百年間這首詩一直是激勵世界進步青年的動人詩句。
1848年春,奧地利統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已經達到白熱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聲地疾呼:“難道我們要世代相傳做奴隸嗎?難道我們永遠沒有自由和平等嗎?”詩人開始把理想同革命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決心依靠貧苦人民來戰鬥,並寫下一係列語言凝練的小詩,作為鼓舞人們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號角。
3月14日,他與其他起義的領導者在佩斯的一家咖啡館裏議定起義事項,並通過了旨在實行資產階級改革的政治綱領《十二條》,當晚,裴多菲便寫下起義檄文《民族之歌》:“起來,匈牙利人,祖國正在召喚!是時候了,現在幹,還不算太晚!願意做自由人呢,還是做奴隸?你們自己選擇吧,就是這個問題!”15日清晨,震驚世界的“佩斯三月起義”開始了,一萬多名起義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館前,裴多菲當眾朗誦了他的《民族之歌》。起義者呼聲雷動,迅速占領了布達佩斯,並使之成為當時的歐洲革命中心。
麵對布達佩斯起義,決心維護歐洲舊有秩序的奧地利皇帝斐迪南馬上聯合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三十四萬俄奧聯軍向著人口僅有五百萬的匈牙利凶狠地壓來。民族危難時刻,裴多菲給最善戰的將軍貝姆去了一封信:“請讓我與您一起去戰場,當然,我仍將竭力用我的筆為祖國服務……”在1848這一戰火紛飛的年份裏,裴多菲寫下了多達一百零六首抒情詩。翌年1月,裴多菲成為一名少校軍官,他在寫詩的同時又直接拿起武器參加反抗俄奧聯軍的戰鬥。
1849年夏,匈牙利革命軍在強敵壓境下戰至最後時刻。7月31日晨,貝姆將軍將還能戰鬥的三百人組成了一支騎兵隊,在戰鬥打響前又特意叮囑裴多菲留下。詩人卻違背了將軍的命令,跟在騎兵隊後麵出發了。這些英勇的匈牙利戰士與數倍的敵人膠著在一起時,很快便被淹沒和融化了。身材削瘦的詩人也被兩名俄國哥薩克騎兵前後圍住,一柄彎刀凶狠地向他劈來,詩人閃身躲開,但同時另一把尖利的長矛已刺進了他的胸膛,詩人痛苦地倒下了……
在匈牙利文學乃至匈牙利整個民族的發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獨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基石,繼承和發展了啟蒙運動文學的戰鬥傳統,被人譽為“是在被奴隸的鮮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裏生長出來的‘一朵帶刺的玫瑰’”。
成長啟示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裴多菲是爭取民族解放和文學革命的一麵旗幟,得到了全世界進步人士的認可。他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至今仍在廣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