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追蹤

姓名:屈原

生卒年:約公元前340年-約公元前278年

所屬時代:戰國時期

主要事跡: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離騷》、《九章》、《九歌》、《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愛國故事

戰國時代,秦、楚、齊、燕、趙、韓、魏七國相繼稱雄,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混戰不斷。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懷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十分痛心,立誌報國為民。他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

那時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六國。因此,屈原親自到各國去聯絡,要聯合六國的力量與秦國抗衡。懷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君王齊集楚國的京城郢都,結成聯盟,懷王成了聯盟的領袖。聯盟的力量,製止了強秦的擴張。屈原更加得到了懷王的重用,很多內政、外交大事,都憑屈原做主。

然而,楚國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班貴族,對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懷王麵前說屈原的壞話。說他獨斷專權,根本不把懷王放在眼裏。挑撥的人多了,懷王對屈原漸漸不滿起來。秦國的間諜把這一情況報告秦王,秦王早想進攻齊國,隻礙著六國聯盟,不敢動手,聽到這個消息,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張儀認為六國中間,齊楚兩國最有力量,隻要離間這兩國,聯盟也就散了。他願意趁楚國內部不和的機會,親自去拆散六國聯盟。秦王大喜,準備了金銀財寶,交給張儀帶去。張儀將相印交還秦王,偽裝辭去秦國相位,向楚國出發。

張儀到了郢都,先來拜訪屈原,說起了秦國的強大和秦楚聯合對雙方的好處,屈原說:“楚國不能改變六國聯盟的主張。”張儀早就料到了屈原不會同意,所以他又找到了公子子蘭。張儀對子蘭說:“有了六國聯盟,懷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聯盟,屈原就沒有什麼可怕了。”子蘭聽了,認為十分有理,楚國的貴族就和張儀連成一氣。子蘭又引他拜見了懷王最寵愛的王後鄭袖,張儀把一雙價值萬金的白璧,獻給了鄭袖。那白璧的寶光,把楚國王後的眼睛都照花了。鄭袖接受了張儀的禮物,欣然表示願意幫助他們促成秦楚聯盟。

這些人認為:要想秦楚聯合,先要拆散六國聯盟;要拆散聯盟,先要懷王不信任屈原。這時,子蘭想出了一條計策:“就說屈原向張儀索取賄賂,由鄭袖在懷王麵前透出這個風聲。”張儀大喜說:“王後肯出力,真是秦楚兩國的福分了!”張儀布置停當,就托子蘭引見懷王。他勸懷王絕齊聯秦,列舉了很多好處。最後道:“隻要大王願意,秦王已經準備了商於地方的六百裏土地獻給楚國。”楚懷王是個貪心的人,聽說不費一兵一卒,白得六百裏土地,怎麼會不歡喜。回到宮中,懷王高興地把事情告訴了王後鄭袖。鄭袖向他道喜,可又皺起眉頭說:“聽說屈原向張儀要一雙白璧未成,怕要反對這事呢!”懷王聽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楚懷王召來了屈原,並向屈原講述了張儀的建議。屈原果然力勸楚懷王不要聽從張儀的謊言,不能夠斷絕和齊國的聯盟而聯合秦國。懷王立刻想到了鄭袖講過屈原受賄不成的話,並信以為真。於是懷王憤怒地把屈原趕出了都城,流放到了很遠的地方。

屈原一片愛國心卻不被楚懷王理解,難過極了。有人勸他:“楚國既然不重用你,你為什麼不到別國去,照樣可以施展你的才能啊!”屈原回答說:“我愛我的祖國,為它的命運擔憂,為百姓的痛苦傷心。明知自己的處境很危險,可是仍然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還能為它出力。”

在被流放期間,屈原寫了許多詩,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他想象著自己乘著龍駕著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飛往遠方,離開楚國,忽然回頭看到了可愛的家鄉,立刻停住了腳步,他的仆人哭了,連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國,並下定決心:“如果不能實現我的願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國!”

屈原離開之後,失去了齊楚聯盟的楚國不久就被秦國攻陷了。就在楚國都城被攻陷的那一天,屈原懷著對楚國深深的眷戀,投入了汩羅江(在現在湖南)。他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愛,深深的打動了人民。至今,人們還懷念著他,每年端午節人們劃龍舟、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成長啟示

為國家盡心盡力,雖九死而不悔。

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愛國之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