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後記(1 / 1)

《碑石探幽》完稿後,最迫切的期望,是能得到碑石行家和讀者的指正。

我是學中文的,之所以喜歡上碑,那是10年前就讀於南京某高校的時候。一次春遊,我們來到了陽山,登上那舉世聞名的碑材,俯視山下的如蟻人群,心裏不禁油然而生“世界真奇妙”之感。於是,收集、整理世上的名碑、奇碑、怪碑這一念頭從此暗藏於心。

之後,與同學程方銀結伴而遊,探訪了金陵城許多人跡罕至的古跡。

之後,廣泛瀏覽名人傳記,並將散見於報刊雜誌的有關文章剪輯、摘錄,最終加工整理成為本書。

在多年的心血即將付梓之際,我深深感謝我的師友們。沒有他們,這本書永遠隻能是我腦海裏的一個夢。東南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的陶思炎博士,他自始至終關心、指導著這本書的寫作,並為本書選配了一些精采的插圖。我的文友徐礱主動向我提供了數則關於碑的有趣的小故事,並參與了部分書稿的修改,饒海蘊、李新民認真抄寫、清理了全稿。還有,江蘇省管理千部學院的沈利華老師在百忙之中為本書撰寫的緒論,為本書增色不少,無疑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彌補了我囿於學識而造成的缺陷。

懇望海內外有識之士對本書的錯誤及疏漏之處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