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月兒和我相視一笑,這小二也真是口不遮掩啊。
“那他們究竟為什麼到處抓人啊?”月兒問了一句。
“唉!姑娘你們久在西域可能有所不知啊!現在咱這大漢朝是亂了套了!這城衛軍這樣忙活不外乎就是兩件事。
這其一,便是六年前,也就是延熹二年,現在的皇帝同大宦官單超等五人共謀殺死了大外戚梁冀及其宗親,連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數十人,故吏、賓客免者三百餘人。您也知道,尤其向梁冀那樣的大官,怎麼可能不給自己的後人留後路呢?所以在滅族的時候便發現有一些人逃走了,這幾年來一直在搜捕。
這其二,就是和那宦官單超五人有關了。自打那梁冀家族被滅之後,皇帝重用他們,使得宦官再次專權,單超等五人皆被封為縣侯,世稱‘五侯’。這五侯貪縱專權,蓋起豪宅不說競相比福不說,又接護其兄弟姻親皆宰州臨郡,壓榨百姓,與盜賊無異啊!過了幾年,也許是老天爺開眼了,那五侯便都競相死去了,本以為老百姓能緩一口氣了,但誰想那五侯死後,中常侍侯覽、小黃門張讓相繼用權,宦官勢力越來越大了!現在是得寵附會他們的都因公褒舉,違忤者求事中傷,貶黜排擠不計其數!唉……不管是外戚宦官哪一方上台,帶給我們老百姓的都是災難啊……”
“沒想到現在竟是這個樣子了……”月兒聽完歎了口氣。
至於我並沒有感到特別驚訝,因為曆史就是這樣走的,但我還是向小二點頭笑道,“聽小二哥的解釋後,我們姐妹倆算是茅塞頓開了,沒想到小二哥竟有這般頭腦,真是讓人佩服!”
“不是不是,我哪有那個本事啊!都是聽經常來吃飯的那些讀書人說的,聽的多了自然也就能說出幾句了。姑娘這樣說是折殺小人了!”小二聽到我的誇獎連連擺手解釋道。
小二這話說的沒錯,世族知識分子公開議論朝政的風氣現在逐漸開始盛行,這就是和“黨錮”有關了——又一影響東漢末年社會的又一重大事件。
外戚與宦官交相專權,競相貪暴,特別是宦官勢力的發展,“權傾海內,寵貴無極,子弟親戚,並荷榮任”,阻斷了官僚士大夫的進遷之路,引起了世族知識分子的強烈不滿,起而反抗,最終釀成“黨錮之禍”。
簡單的來說,就是這些世族們心中不平衡,他們自幼飽讀詩書卻當不了大官,沒有大的就業機會,都比不過那些個閹人!換誰誰心中都不樂意!
這黨錮雖然禁錮了黨人,但客觀上卻活躍了黨人們地思想,推動了世族知識分子公開議論朝政的風氣形成。
當時有一位司隸校尉名叫李膺,他曾經利用手中的權利狠狠打擊宦官黨羽,著名的十常侍之一的張讓,有為劣跡斑斑的兄弟就是被他處死的。他的行為無疑贏得了士人們的喝彩,但卻觸怒了宦官集團,他們紛紛上書皇帝,誣告李膺“共為黨部,誹謗朝廷,疑亂風俗”。桓帝聽信讒言,將李膺等兩百餘位黨人投進監獄。第二年,黨人們雖然被赦免回家,但卻終身不得複出做官。這邊“黨錮之禍”的由來。史載,“李膺等雖廢錮,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汙穢朝廷,希之者唯恐不及,更共相標榜,為之稱號。”在士人們勢力沒有削弱,反而增強了。處於弱勢的外戚集團想依靠他們、利用他們。許多中央和地方的官僚以自己同“黨人”沾點邊為榮。宦官集團內部也起了分化,不少人同情“黨人”,站到“黨人”一邊,他們的子弟也著力自覺地脫離同宦官的幹係,而想方設法使自己士人化。這其中曹操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這樣的一個宦官的後代。
想到曹操,我的這個從小到大的偶像現在才十歲吧?估計還是個頑劣的孩童呢,都沒有開始好好地用功學習,畢竟還發生過大家熟知的用裝病來使看不慣他的叔叔失去了他爹的信任,不信他的各種說曹操不好的話了。
我記得曹操好像是因為別人總譏笑他是宦官的後代,受了一個很大的刺激後開始發奮努力讀書的。應該是還得往後推好多年才會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