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咒語、手印和魔法陣都不再是必須的。
假若此結論成立,需要條件有:一、龐大的元素通道;二、魔法師體內能迅速進行壓縮或提純元素;三、純淨的體質……
然則,最重要的條件一,必須通過……”
這是大魔導師阿爾方斯記載在黑森林法師塔石碑上的文字,關於他提出的結論不成立的例證,他沒再繼續推論,隻留下了一片空白。
在這個推論下麵,還有阿爾方斯認為“新共鳴理論”成立時,施放魔法的步驟。他是以刻在牆上的火係禁咒“火蓮漫天”作為例子。
“首先,必須與元素取得共鳴,這是必須的。‘火蓮漫天’雖然並非純火係禁咒,但與火元素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必須得到遊離在空間的火元素的共鳴。
當與元素產生共鳴的時候,下一步是吸納元素。以自身魔力為吸引,將空間中的元素吸納到周圍。因為‘火蓮漫天’並非純火係元素,還有一個必要的步驟,是排斥空間中的其他元素,這個步驟將決定魔法實施效果。
其次,是將吸納到周圍的元素進行排序。魔法之所以能夠造成強大的殺傷力,排序是最重要的,就如同散亂的士兵,永遠不能打敗同等實力有組織的士兵。‘火蓮漫天’的排序,是以若幹距離為一個中心,施放後同時爆發的魔法,控製這個距離就是關鍵。
魔法都有有效攻擊距離和範圍,現在所要做的,就是按照最佳效果的排序,將元素組成最合理的攻擊陣型。同樣以軍人為例,不同的陣型,代表著不同的效果,而先輩不斷摸索出來的魔法元素陣型,往往都是實用性最強、效果最佳的。
最後,以自身為媒介,將魔法施放出來。”
也正是因為阿爾方斯的這段記載,司督對“火蓮漫天”最為熟悉。
不過現在,因為旁邊的三級法師的一句“那你會火球術吧”的問話,讓司督產生了另一種想法:既然“火蓮漫天”幾乎完全無法控製,為什麼不能設計一個容易控製的魔法?
“火球術”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作為最基礎的魔法,“火球術”有其他魔法難以媲美的優點:魔力消耗小,易控製,熟練度高的魔法師能夠同時發出若幹個。
魔力消耗小,換句話來說,同等魔力,能施放的火球更多。
易控製,也就是說,它能像訓練最嚴格的士兵一樣,最完美地按照主帥的指揮行動。
而且,既然普通魔法師都能同時施放若幹的火球,那麼,如果整個空間的火元素都集合起來,能同時產生多少個火球?
那會是專門為司督量身定做的魔法。
“很好,不是麼?”司督看著雙手,淡淡地說,“我會喜歡小火球的。”嘴角那一抹微笑,看著是如此的高深,以致根本看不出司督的真實想法。
司督抬起頭,看向紛亂而又有序的戰場,說:“那就開始吧。”然後,他瞄向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