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雪山冰川小檔案
地理位置:位於雲南玉龍雪山
重要數據:總麵積11.61平方千米,冰川平均麵積0.61平方千米。白水河1號冰川是玉龍雪山最大冰川之一,長2.7千米,麵積1.52平方千米。
玉龍雪山冰川是中國最南部的冰川。雲南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我國現代冰川最南的分布區。山脊兩側分布著19條冰川,總麵積11.61平方千米,冰川平均麵積0.61平方千米。白水河1號冰川是玉龍雪山最大冰川之一,長2.7千米,麵積1.52平方千米。
懸掛在扇子陡的玉龍
玉龍雪山是美麗壯闊的,而且會隨天氣陰晴的變化,更顯綺麗多姿:時而雲霧纏裹,雪山乍隱乍現,似猶抱琵琶半遮麵的美女神態;時而山頂雲封,似乎深奧莫測;時而上下俱開,白雲橫腰一圍,另具一番風姿。玉龍雪山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雲南麗江,是世界上北半球緯度最低的一座有現代冰川分布的極高山。玉龍雪山由13座山峰組成,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
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終年積雪不化,隨著時令和明暗的交替,景觀也變幻無常。時而雲蒸霧湧,時而碧天如水,萬裏無雲。附近常年懸掛著現代冰川,宛如一條玉龍,橫臥雲表,有一躍而入金沙江之勢。扇子陡峰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秀麗挺拔,造型玲瓏,皎潔如晶瑩的玉石,燦爛如十三把利劍,在碧藍天幕的映襯下,像一條銀色的玉龍在作永恒的飛舞。
在玉龍雪山中段海拔4000-4200米以上的高山區域,扇子陡山脊兩側,發育有19條現代冰川,總麵積達11.61平方千米,其中東坡15條,西坡4條。玉龍雪山的現代冰川的類型可分為山穀冰川、冰鬥冰川和懸冰川以及它們之間的過渡類型-冰鬥山穀冰川和冰鬥懸冰川。
表冷裏融的冰川
玉龍雪山的現代冰川屬海洋性冰川,即溫冰川,其溫度內涵是除受季節氣候因素影響的活動層外,所有的冰溫都處於熔點。冰內含有一定量的液相水。但在消融區表麵一定深度範圍內,由於冰的透水率低,冰內含水量小,冬季冷卻至一定深度,使之溫度低於熔點;夏季雖然冰麵吸收大量的熱量,但大都以冰麵消融、融水流失的方式帶走熱量,通過傳導和融水下滲未必能使一定範圍內的冰完全升到熔點。因此表冷裏融是玉龍雪山現代海洋性冰川的基本特征。
冰川的形成是長期的地質及氣候條件作用的結果,而氣候則是現代冰川發育最主要的條件之一。氣溫降低,將引起雪線下降,雪線以上山體麵積增加,從而增加了冰雪的積累量,促使了冰川的發育。相反,氣溫升高,將引起雪線上升,雪線以上的山體麵積減少,從而減少了冰雪積累量,造成了冰川的衰退。同樣,降水增加,將引起冰雪積累增加,有利於冰川發育。相反,降水減少,將減少冰雪積累量,從而引起冰川的退縮。
玉龍雪山現代雪線高度為海拔4800-5000米,雪線附近的年平均氣溫為-3.3℃-4.7℃,年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雪線以上的山體麵積共18-18.8平方千米。因此,產生現有19條冰川的冰雪積累區的麵積是很小的,現代冰川是十分脆弱的,經不起任何氣候或局部地區由於人為原因所引起的氣溫上升等。
玉龍雪山冰川正在退縮
玉龍雪山最大的冰川是位於東坡的白水1號冰川,長2.7千米,麵積約1.52平方千米,積累區麵積約為1平方千米。白水1號冰川雪線海拔約4800米,冰川末端海拔4100米,屬於對氣候變化反應最快和最為脆弱的小型山地冰川。小冰期最盛時,白水1號冰川末端到達海拔3800米高度。1957年冰川末端後退至海拔4530米處,1982年末端再次前進到海拔4100米。
自17世紀小冰期以來,玉龍雪山冰川由麵積18.6平方千米,退縮到現存麵積11.61平方千米,其中大於1平方千米的冰川退縮幅度更大。近十幾年來,玉龍雪山冰川一直處於退縮狀態,1982年至2008年年平均退縮14.61米。由於玉龍雪山離麗江城區隻有25千米,城區建設等人為原因造成的熱島效應將對現代冰川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這就使得玉龍雪山的冰川資源將受到氣候變化及人為原因雙重不利因素的影響和破壞,將對玉龍雪山的生態環境、旅遊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