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物學家的故事(1)(1 / 3)

古代最博學的人——亞裏士多德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說過亞裏士多德這個名字吧。那麼你們了解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兼科學家亞裏士多德被譽為古代最博學的人。

公元前3世紀後期,亞裏士多德出生在古希臘斯塔吉拉城(馬其頓)。由於父親是馬其頓國王阿明塔的禦醫,因而他要求兒子長大以後,也能繼承自己的醫生職業,為此,亞裏士多德從孩提時代起,就被父親引導去觀察許多複雜的生命現象,從而踏上了探索科學之路的旅程。

由於亞裏士多德百科全書式的科學體係和他對自然現象的具體研究,正好順應了古希臘奴隸製社會大變動的曆史潮流,所以,他成了人們崇敬的“學問之神”。盡管他已去世,但人們一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是會說“去看看亞裏士多德的著作吧”。後來,人們甚至把他捧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凡是他說的話,句句都成了真理,絕不容置疑。

那麼,你不禁會問,亞裏士多德究竟有哪些不朽的著作呢?亞裏士多德的一生,由於從事多學科的研究,使他在哲學、曆史、政治、文學、倫理學、邏輯學、生物學和生理學等方麵,都有很高的成就。僅他的動物學研究成果,就有下列5部著作:《動物誌》、《論動物的結構》、《論動物的發生》、《論動物的活動》和《論動物的遷移》。難怪,當時的人們要把他奉為“學問之神”了。

“好像一塊紅血在蛋白的中間。這一點紅跳著動著,然後伸出兩條充滿了血的血管,成為漩渦的形狀。有一層布滿血管的薄皮包圍著蛋黃。然後肢體才伸張出來,最初是很小而且是白色的。”這就是亞裏士多德對雞胚胎初期的發育過程所做的描述。也許這種觀點在我們眼裏是多麼的簡單,多麼的不科學,可是像這樣翔實的科學記錄,對於2300多年前的古人說來,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亞裏士多德在對動物的分類過程中,發現了有血動物和無血動物的區別,因而他把動物分成了兩個大類:即有血動物——哺乳類,鳥類,爬行類,鯨和魚類;無血動物——軟體類,甲殼類,斧足類和昆蟲類。

“鯨魚是胎生的,不像產卵的魚類。”亞裏士多德根據自己的解剖觀察,在人類史上首先把屬於哺乳類的鯨,從魚類家族中劃分了出來。他對於雄蜂有母無父的解釋,就是現代人也會佩服得五體投地。亞裏士多德首先發現了雄蜂之所以成為雄蜂,乃是蜂王孤雌生殖的結果。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蛻變出來的。

不僅如此,亞裏士多德對動物的研究,還有下麵的精彩論斷:

“沒有一個動物同時具有長牙和角的。”

“反芻動物有一種多重胃,但是牙齒很不行。”

“長毛的四腳動物胎生,有硬鱗甲的四足動物卵生。”

毋庸置疑,以上這些顛撲不破的真理,難道不是隻有經過長期觀察、思考、歸納、總結以後,才能得出的英明論斷嗎?

亞裏士多德還對人類的遺傳現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他曾注意到這樣的一個有趣的遺傳現象:“有一個白種人的女子嫁給一個黑種人,他們的子女是白色的,但到了孫兒那一代之中,卻又有黑色的了。那麼,他們白色的子女中,如何藏著黑色的血統呢?”盡管這個問題,一直到2000多年後,人們才由孟德爾所創立的遺傳基本規律中找到了答案,但亞裏士多德發現了這個現象,同樣是了不起的創舉啊!

誠然,由於時代的局限和宗教的壓抑,在亞裏士多德的著作中,也包含著一些唯心主義的成分。比如他認為:“人是用心髒思考的。”“一切能自由行動的動物,都是有靈魂的。”等等。

但總的說來,亞裏士多德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亞裏士多德為什麼有這樣淵博的學識呢?這與他特別喜歡親自動手去做實驗,並善於分析研究有密切關係。在亞裏士多德的一生中,他至少解剖過50種不同類型的動物,從而弄清了它們各不相同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

此外,亞裏士多德還把540多種動物,按照它們的不同形態和結構特征,劃分為11大類,並寫入了他的生物學著作之中,從而開創了人類首次對動物進行詳細分類的先導。

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語來歌頌他:“亞裏士多德把科學帶給了世界。”法國著名的生理學家貝爾納讚揚他:“亞裏士多德是第一個最博學的人。”無產階級的導師和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馬克思也尊稱他:“亞裏士多德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

盡管亞裏士多德的發現與科學在今天看來是那麼微不足道,甚至有些還是不科學的,但科學是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人們的認識也是一步步走向科學的,那個非常久遠的時代能有這樣的發現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神醫華佗

提到華佗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家喻戶曉的偉大的醫學家、生物學家。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縣)人。他年輕時是東漢末年一位傑出的醫學家。華倫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