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傳說上古洪荒時代,有仙人鑄造九鼎,放於神州九地,以一鼎象征一州,從此便有有九州之說,九州指的是冀、袞、青、徐、揚、荊、豫、梁、雍。九鼎象征九州。故事便是從九州之一的荊州開始。
第一章:黃龍鎮
黃龍鎮,方圓不過三十裏,人口不過十萬人,在荊州甚至荊南都不算很大的集鎮。
這一日正是鎮上的開廟之日,所謂開廟也就是傳統的廟會,每月初八定期舉行,起先原是鎮上的龍華寺召集主持的一個佛教內容的傳統儀式,為的是宣揚佛法,同時也會接濟一些窮苦的百姓,施些米粥、銅錢、衣物。時間一久,許多凡夫俗子亦多願意隨喜添趣。久而久之便演變成現在固定的初八廟會。
龍華寺大門之外有一廣場,廣場由中間的道路自然分為東西兩邊,形成了廟會的兩個天然集市。開廟之日,廣場上人車川流,百貨雲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蟲魚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
有詩雲:“東西兩集貨真全,一日能消百萬錢。多少貴人閑至此,衣香猶帶禦爐煙。”便是龍華寺廟會熱鬧的寫照。
與龍華寺外廟會的喧囂相比,寺廟內顯得要冷清的多,零零落落的一些僧侶正在打掃著院落。
大雄寶殿前站著一個年逾古稀的老僧,正是龍華寺的主持方丈德勤大師。
德勤大師身旁,一個十多歲樣貌的男孩,身體消瘦,生著一張白淨臉皮,一對濃眉下一雙大眼睛滴溜溜直轉,顯得機靈的很。
“德勤爺爺,你就讓我參加這次的演武選拔賽吧,大黃和大牛他們都可以參加,為什麼我不行啊。”
男孩拉著德勤大師的衣襟,一個勁的央求道。
德勤大師滿目慈祥的看著男孩,心裏不由回想起來十四年前在黃龍鎮西黃龍山的一個峽穀裏的情形。
那年德勤大師外出苦修,經過黃龍鎮西的峽穀之中,忽然聽見嬰兒啼叫的聲音,循著聲音尋去,在崖壁處發現一個尚在繈褓之中的男嬰。
說來也很奇怪,一般人家丟棄嬰兒往往都是丟在大戶、富裕人家的門前,要不也是放在一些寺廟道觀附近,好給孩子一條活路。卻不知這誰家丟棄嬰兒竟然拋棄在這山穀崖壁之中,也幸好遇到了德勤大師,否則這個男嬰想必也早已死在山崖之上。
轉眼十四年過去了,這孩子已經長大。因為遇到這個男嬰時正是那年的臘月初三,而嬰兒身上包裹著一個繡著“陳”字的紫錦布袋,所以德勤大師就給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陳三。
這會在德勤大師身邊央求少年便是那年德勤大師救下的嬰兒陳三。
德勤大師帶回陳三的時候,除了那裹身的紫錦布袋外,還發陳三身上貼身放置有一塊溫潤的古玉,古玉款式雖然很簡單,隻是一個鼎形玉佩,乍看之下,毫無奇特之處,但是仔細看去,此玉玉質老舊,看似頗有些年頭。古玉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包漿滋潤,並且神奇之處是此玉手摸上去竟有一股溫暖的生氣,好似活物一般。
雖然不知此玉到底是何物,但是德勤大師也能看出此玉價值不菲,而且和陳三的身世必然也有緊密的聯係,所以從小就讓陳三貼身用布袋包裹放置,並且多加囑咐不可以輕易示人。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不菲的古玉如果被人發現,難免會引起一些貪財之人的窺覬。
“德勤爺爺,德勤爺爺,你就讓我參加這次的演武選拔吧。”
陳三拉著德勤大師的衣襟,繼續央求著。
在黃龍鎮附近幾百裏的範圍內除了龍華寺外還有三大武林門派:青陽鎮的快刀門,陽平鎮的鐵槍門,落馬鎮的馬蹄道觀。為了促進武術的交流,培養年輕的弟子,四大門派每四年都會舉辦一次年齡限製在十六歲以下的武林大賽,意在培養個門派內一些年輕的弟子,給年輕的弟子一個實戰鍛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