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莫斯科公國的特使先生出來,我有幾句話想對他。”郭興斜著眼睛看了一下臉色都已經嚇白了的列車員,冷冷的開口吩咐道。
他話的呃聲音太冷,以至於讓列車員哆嗦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因為氣太寒冷,還是因為郭興的威懾力太高。
對方趕緊點了點頭,轉身就走回到了列車車廂。好半晌的功夫,莫斯科公國的特使才走下了車廂,看了看站在那裏的郭興,回頭對自己跟著的翻譯問了一些什麼。
很多外交官都把會漢語當成是一種優勢,世界上過半的外交職業從業者,都是要學習漢語的——這是當年啟皇帝開疆拓土之後留下的後遺症,被隨後征伐世界的啟後人們延續了百年,差不多已經成了習慣。
尤其是跟大明帝國的禮部打交道,如果不會漢語,一方麵要被認為是挑釁失禮,弄不好要失去談判機會;另一方麵也會造成不便,因為大明帝國瞧不起帶著翻譯的外國人。
華夏華夏,如果連漢語都做不到,在驕傲的大明帝國上下眼中,基本上和蠻夷也就畫上等號了。
顯然,郭興麵前的這個莫斯科公國的特使,就是一個不會漢語的“蠻夷”。郭興眉毛挑了挑,一隻手從大衣裏伸出,握著馬鞭指了指對方:“告訴他,我來這裏就是想對他一句:去京畿如果對我皇帝陛下有半點不敬,我郭興定取他的項上人頭!”
完,也不管翻譯究竟如何交代,郭興轉身就走。他身後的士兵也不多做停留,跟著自己的將軍轉身離開。
隨著皮靴踢踏地板的密集聲響逐漸遠去,站台上又恢複了平日裏的冷清。那個接替了王甫同,差不多要成為蒙古土皇帝的男人,就這麼帶人離開了。
“他……如果您對大明帝國皇帝不敬,就一定會殺了你。”翻譯也是一個莫斯科公國的俄國人,開口用俄語翻譯道。
“這是他對莫斯科公國最後無視條約,倒戈針對大明帝國向我們表達不滿呢。”特使看著騎著戰馬遠去的一大隊衛兵,看著領頭之人淹沒在騎槍組成的林子盡頭,開口了這麼一句。
“不過也不用管他,不過是一個領兵的罷了。”看到人已經走遠,這名特使先生全無剛才的拘謹,很是紈絝的笑了起來。
和英國特使布朗有些不太一樣,這位來自莫斯科公國的特使先生,就是一個身份尊貴的親王罷了——弗拉基米爾七世安排他來大明帝國,不過是提攜貴族罷了。
這一次莫斯科公國打定了主意,決定要在英國和大明帝國之間做縮頭烏龜,所以也就派了這麼一個草包過來,鍍鍍金好回去心安理得的拿賞賜。
如此草包當然聽不出來,郭興是真的想要在蒙古區域有一番自己的作為。他早就擬定好了作戰計劃,隻要一聲令下,他的部隊就可以沿著鐵路西進,一口氣打到莫斯科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