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尚書要當兵(1 / 2)

“布朗特使先生,楚與之號戰列艦已經下水了,按照國際公約,它應該算是戰爭時期下水的補充戰艦,不應該算在條約內容裏。”孫方一邊搖頭,一邊擺手道。

布朗也不著惱,笑著指了指自己的條件:“大明帝國隻有放棄這艘新型戰列艦,並且承諾放棄戰列艦級別的軍備競賽,大英帝國才能體會到貴國的誠意啊!”

“我們在海軍建設方麵,給貴國的誠意還不夠多嗎?”孫方提起這個事情,心中就難免惱火起來。

就在昨,內閣給出來的討價還價的內容,孫方看了個目定口呆。王劍鋒還有馬斯元等人,竟然同意了要拿大明帝國的海軍,換這一場戰爭的實惠。

想起這個事情,孫方就恨得咬牙切齒,他真的寧願自己參軍死在戰場上,也不願意做這種簽訂有辱國體的條約的外交官。

在他之前,雖然大明帝國也簽訂過很多內容不太好聽的條約,可必須要明的是,大部分簽訂了這些條約的外交官,都選擇了一條極端的道路,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他們選擇在簽訂了條約之後,把條約送到紫禁城內成約的當,就自縊在家中——這些外交官用很極端的方式,把黑鍋踢回給了朝廷和皇帝。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大明帝國的外交界似乎就流行起了這種表達自己意誌的辦法。隻要有人迫於壓力簽署了不體麵的條約,就要自縊死在自己家中。

這是對外交官的一種壓力,也是對朝廷對皇帝的一種壓力。既是對外交官的一種鞭策,也是對外交官本身的一種保護。

到這裏,王劍鋒和馬斯元等內閣元老,實際上此時此刻也覺得自己很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在對外擴張問題上一直保持強硬態度的皇帝陛下,為什麼會突然如此怯懦,竟然同意在海軍建設這方麵退讓。

雖然他們隱約聽到風聲,皇帝陛下看好一些新式的海軍裝備,比如日本在戰爭中投入使用的潛艇,還有帝國最近嶄露頭角的新型航空兵器。

可是即便這樣,他們依舊還是認為,放棄海軍建設,簽署條約限製自身海軍發展,是一件並不如何明智的事情。

王劍鋒甚至在當帶著內閣所有閣臣一起去麵見了皇帝,討論了整整一下午的時間,才在今勉強給了孫方一個底線。

這個底線就是,能多爭取一艘戰列艦,就多爭取一艘戰列艦。至少要把帝國海軍的規模,定在與錫蘭差不多的水平線上。

但是,這個底線在孫方看來,根本就不是什麼底線——或者,這簡直就是沒有底線的一種妥協。

什麼叫爭取和錫蘭保持差不多的戰鬥力?這條約規定的內容本身,就是對大明帝國海軍的一種褻瀆!

“您的意思是,在海軍噸位上,給英國的那10萬噸的退讓?”布朗已經在大明帝國海軍建設上占到了便宜,所以心情看起來很不錯,開口笑著問道。

問完了這麼一句,他不等孫方回答,繼續開口道:“10萬噸的讓步絕對不夠,而且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