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倉帝國伏崖元年,倉武帝即位,時值盛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入秋,武帝征民數萬,於國都茲陽興建淩天台,高千丈寬百尺甚為壯觀,八月十五日,月臨天河,武帝召國師李煜登台占卜。
李國師修為精湛早已登堂入室,為人正直謙和深得人心。秋日清冷,月光陰寒,李國師立於高台向天望去,隻見月白如洗,浮於天河中央,光芒隨意潑灑,遊離於昊天之上,宛若道道白綾隨風輕舞,絲絲縷縷難以捉摸,國師濃眉急皺,口中念念有詞,霎時間雙目閃出金光射向高空,片刻後,國師踉蹌著後退了幾步,口中吐出一口鮮血。
“國師,是凶是吉?”
李國師拂袖擦掉了嘴角的血跡,雙目失神,慢慢的回到“冥頑星與天羽星相撞,攪動天河,此乃大凶之兆”
“何解?”
李國師搖搖頭“無解”。
次日,一顆頭顱被高掛在茲陽城城頭,李國師被滿門抄斬,一家三百多口,奴仆衙役無一幸免,朝野震驚,與此同時,武帝頒布妖言令,嚴禁市坊談論國事,違令者殺無赦……
伏崖三年,蠻人南下“牧草”,侵蝕帝國北部疆土,烽煙四起,短短數月,邊界名存實亡,大倉帝國喪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武帝震怒,派大將軍徐可率兵八十萬北擊蠻人。
徐老將軍英勇善戰,戎馬一生,未曾一敗,怎奈人終將老,暮年掛帥,力不從心。多次與蠻人激戰,各有勝負,最終雙方決戰於菱禾,徐軍大敗,八十萬軍士無一逃跑,追隨徐老將軍血流疆場。
淩晨三點,武帝正與幾個妃子在龍塌之上翻雲覆雨,戰報傳來,武帝心中甚是不悅,親啟密信,眉頭微皺,對傳令官點點頭,隨後又開始了征伐。
次日,徐可一家被滿門抄斬,原因是徐可畏敵不前作戰不利,滿朝文武無不憤慨,多名大臣仗義執言皆被處死,待再沒人反對自己,武帝宣布,禦駕親征。
伏崖四年,倉武帝征調兩百萬士卒壓向北部,於田蟄與蠻人決戰。雙方士兵排開遮天蔽日,一聲令下,黑壓壓的都向前衝去,人命當真如草芥,手起刀落間血流成河,雙方大戰兩天兩夜未分勝負,地上的血由紅變黑不久又被更新鮮的血覆蓋,屍骨堆積如山,殺喊聲哭嚷聲此起彼伏,武帝站在山頭看著戰場麵無表情。
不知何時,隻聽轟隆隆的聲音從天上傳來,眾人抬頭,隻見天河破了一個窟窿,一道水柱從天而降,戰場靜默了……
奔騰而下的天河水瞬間淹沒了數百萬士兵,在大陸南北形成了一道寬約千裏的汪洋,天河水仍然沒有停止傾瀉的跡象,連貫天地的水幕為南北劃了一道分界線,河岸周遭餓死淹死的人不計其數,而遠離河岸的地方嚴重幹旱,顆粒無收。
然而倉武帝並沒有開倉賑災,也沒有疏通水利,反而橫征暴斂,糧草被源源不斷的從民間搜刮而去,終於,流民四起,盜寇橫行,周邊小國也蠢蠢欲動想從這滿目瘡痍的帝國上剌一塊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