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皇太極非常的謹慎,進攻錦州和寧遠這樣的城池,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當年父皇努爾哈赤進攻寧遠城池、他皇太極率領大軍進攻錦州城池,最終都是無奈的撤離,勞民傷財、損兵折將不說,還極大的動搖了大清國的根基。
時機不合適的時候,皇太極不會輕易在遼西錦州一帶與明軍展開大規模的廝殺。
範文程也不會隨便就提出來這樣的主意,他在提出這個建議的同時,耗費更大的氣力收集有關大明朝廷方方麵麵的情報,他需要以實際情況來證明,大清國是可以在錦州作戰的,而這個時候,來往於遼東各地的商賈段宗奎,就成為了最好的情報來源了。
段宗奎對沈陽已經非常熟悉,不過他的身份還是絕密,在大明朝廷,知道他身份的就是鄭勳睿、徐望華和鄭錦宏等少數幾個人,而在大清國,知道他身份的就是範文程等少數人。
這些年時間以來,段宗奎集聚起來的關係也不一般,不僅僅和嘉定伯周奎以及錦衣衛指揮使田弘遇的關係很好,而且也在朝廷之中結交了一些大人,段宗奎出手闊綽,為人豪爽,這樣的性格得到了不少人的讚賞,願意結交的人自然不少,不過段宗奎很是注意,他所結交的人物,以朝中的文臣為主,而且還要看對方是不是在重要的部門。
段宗奎與鄭勳睿的聯係極其隱秘,一般情況之下根本就不聯係,除非是獲知了極其重要的情報,才會給鄭勳睿稟報,按照鄭勳睿的要求,特殊情況之下送情報,段宗奎也不會直接出麵,都是按照鄭勳睿的要求,派人將準備好的文書送到特定的地方,接收文書的人也不準隨便詢問。
因為生意越做越大,段宗奎也很少親自前往遼東做生意了,一般情況之下都是在京城,不過他每年必須要往返遼東四次到五次,表麵上的理由是有些商貿交易必須是他出麵,實際上的原因是他必須要趕到沈陽去見範文程。
長時間的在京城,每日裏幾乎都是與朝中大人接觸,段宗奎掌握到的情報自然是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崇禎十四年以來,大明發生了很多的大事情,朝廷征收剿響、大規模的剿滅流寇,內閣的重大調整等等,依照商人的眼光,段宗奎敏銳的察覺到,這些變化對於大明朝廷將要產生重大的影響。
後金韃子在遼西陳兵的消息傳到段宗奎耳朵裏的時候,他也接到了範文程的消息,要求他馬上趕赴沈陽。
段宗奎知道,範文程一定是想著知道大明朝廷的情況了。
段宗奎與範文程之間是單線聯係,也就是說段宗奎不會以文書的形勢給範文程任何的東西,每次都是見麵之後才會稟報的,這也是範文程的決定,寄送文書的危險性太大了,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暴露。
段宗奎沒有著急出發,如此關鍵微妙的時刻,他需要請示鄭勳睿,究竟該如何的應對。
不過幾天的時間,段宗奎就接到了鄭勳睿的口信,實話實說。
接到了這個命令之後,段宗奎大惑不解,不過他不需要考慮其中的緣由,按照鄭勳睿的要求去做就是了,至於這樣做可能產生的後果,他不需要考慮。
接到了鄭勳睿的命令,段宗奎第二天就從京城出發了。
一路上,段宗奎異常的小心,因為錦州一帶出現了後金韃子,關寧錦防線已經顯得緊張起來,對商賈的控製也非常的嚴格,段宗奎此番從京城出發,沒有攜帶什麼貨物,行程自然是很快的。
快要抵達錦州城的時候,段宗奎通過自身的觀察,發現寧遠和錦州附近的明軍增加了,特別是一些軍堡之中,軍士人數明顯增加,而且城池的城門守衛很嚴。
這一切讓段宗奎隱隱的感覺到,大明與後金在錦州附近,恐怕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廝殺了,而此番他前往沈陽去見範文程,肯定與此事有著莫大的關係。
段宗奎抵達錦州的時候,同樣遭受到了嚴厲的盤查,不過他舍得掏銀子,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憑著這些銀子,段宗奎總是能夠從容的應對。
十月底,段宗奎離開錦州,經過了大淩河,前往後金韃子控製的西平堡。
十一月上旬,段宗奎終於抵達了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