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寬的瀑布是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在非洲讚比亞和津巴布韋交界處的巴托卡峽穀裏。瀑布呈“之”字形,綿延97千米。其中主瀑布落差達122米,寬度更是驚人,達1800米。
瀑布被幾個小島分成五股傾泄而下,跌落寬僅400米的深潭中,發出隆隆巨響,激起陣陣水霧,被風吹揚到幾百米的高空,遠在15千米之外都能聽見雷鳴般的響聲。每當日落或日出時,在陽光的照耀下,一條絢麗多彩、經久不散的彩虹飛架在大瀑布和對麵的懸崖之間,顯得格外壯麗。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安赫爾瀑布,位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壺口瀑布
是誰創造了這種美麗的奇景呢?是流水。原來,我國桂林和其他一些地方,過去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大量的海洋沉積物,形成了石灰岩層。由於地殼運動,海底升起成了陸地。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能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特別在高溫濕熱的情況下,由於地層錯動,形成了裂縫,水流則不斷擴大這些裂縫,再經過不斷溶蝕,就把岩層溶蝕成了各種奇峰怪石!當雨水滲透到地底下後,它就像個多才多藝的建築師,見縫就鑽,不斷雕塑擴大成洞穴。這個大自然的巧匠,還用水滴,一滴一滴地沉澱堆積,生長和發育出許許多多的石筍、石柱和石鍾乳。石炭岩受到水的侵蝕破壞,產生大量泥沙,因此水流保持了清澈。在漓江兩岸,桂林陽朔一帶,一座座奇峰排列著,猶如玉筍、翠屏、巨象、駝峰等,形態萬千,景色秀麗。在這些起伏的山巒裏,還蘊藏著曲折離奇的洞穴。洞內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組成各種景物,奇態異狀,琳琅滿目。洞景山色,耐人玩賞。
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由東北向東南,與西來的陽江相彙合,流水清澈,遊魚可數。桂林至陽朔沿江一帶,群山峭拔,綠水迂回,青山浮水,景色清幽,構成長達百裏的美麗圖畫。
唐朝詩人韓愈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詩句,概括了桂林山奇水秀的特色。
桂林不但風景秀麗,而且是曆史名城,中唐以後即成為風景勝地,有很多文物古跡,僅石刻就有兩千餘件,遍布各風景點,自古即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
美麗的九寨溝
再如位於四川省鬆潘、南坪境內世界級的風景遊覽區黃龍寺和九寨溝,它們都是以湖、溪、潭、泊為主,山水樹石並茂。黃龍溝上的盆景池,共有10多個彩池,池壁和池底都由乳黃色石灰華凝聚而成,池中分別長有各種小而蒼老的古樹,花木倒映池中,嫵媚動人,形如一盆盆爭妍鬥豔的盆景。石塔鎮海池,分布著上百個玲瓏剔透的彩池,高低錯落,連環相係。不同水池呈現出不同的水色,池水盈盈,溢堤而出,彩波交織,相映成輝。身臨其境,猶如進入了神話世界一般。九寨溝的五花海水清透明,由於各處水的深淺不同和水下沉積物不同,水麵色彩斑瀾,在陽光的照耀下,湖心顯出層層金環,五光十色,非常迷人。
人類在很久以前就感受到水的魅力,便有意識地利用水來打扮自己的生活環境。園林與街道上的噴泉、瀑布、水幕等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人工水景。在現代的園林裏,人工水景可以設計出各種造型和水量的噴泉,構成水的雕塑。而水下燈的出現,使得水景可以在夜間呈現出比白天更加絢麗多彩的景象。現代的水景設計經常用電子計算機控製係統作輔助手段,使水型和燈光顏色都可以按一定的程序,甚至隨著音樂的節奏來變化,噴泉噴出的水流忽高忽低,忽急忽緩。變幻莫測的噴泉,協同悠揚悅耳的音樂,給人一種夢幻般奇妙的藝術享受。
我國的傣族,還有歡度“潑水節”的習俗。潑水節是他們的新年節日,在節日期間,人們互相潑水,以此表達自己對別人的美好祝願。
水,給人類帶來了快樂和享受。
冰封渤海
1969年二三月間,我國渤海發生了曆史上罕見的大冰封。沿岸的港口被堅冰封鎖,不能啟用,整個渤海海麵“頓失滔滔”,幾乎完全被海冰覆蓋。從曆史記載和資料分析來看,這是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