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還有一個稱為“徹爾提東卡殲擊群”的狼群在台灣以南海域實施封鎖,其組成為“鏟魚”號、“紅魚”號和“皮丘達”號。新入列的“鏟魚”號很走運,8月19日在巴士海峽擊沉了9589噸的“玉津丸”客貨輪。過了三天,“狼群”擊沉了10023噸的“八丸”油船,以後“皮丘達”號潛艇擊沉了1943噸的“高德丸”貨船和“夕”級驅逐艦,“紅魚”號也擊沉了5953噸的“巴托巴哈丸”貨輪。9月初日本海軍為避開“狼群”,一支護航運輸隊隱蔽地沿台灣東海岸航行,但這一措施同樣無用,9月8日被“鏟魚”號發現後立即開始追擊,結果被“鏟魚”號擊沉了1922噸的“日滿丸”、6197噸的“日安丸”、1254噸的“振天丸”和2557噸的“正慶丸”4艘貨船。9月16日“皮丘達”號在台灣海域擊沉了5975噸的“德島丸”客貨輪,“紅魚”號擊沉了7311噸的“小倉丸”油船。9月21日“皮丘達”號擊沉了1948噸的“淡路丸”貨船,“紅魚”號擊沉了8506噸的“瑞穗丸”運輸船。此後,“狼群”勝利地返回了珍珠港。這個“狼群”共擊沉日本艦船13艘;總噸位為64478噸。
這兩個“狼群”給在台灣海域航行的日本護航運輸隊以沉重的打擊。當時,美國潛艇把台灣至巴士海峽一帶稱之為“日本船隻的墓地”。
1944年11月,太平洋南方諸島被美軍占領,日本想死守菲律賓北部諸島。這一時期美潛艇活動的重點海區為台灣附近及東海一帶。當然日本海軍在這些海區的反潛力量也加強了,特別是通往日本本土的航路上布設了大量水雷,使台灣經琉球群島至日本、台灣經東海至日本的海區成為危險海區。美“海獅-2”號潛艇奉命進入台灣以北海域;截擊通過這些海區返回日本的艦船。11月2日0時20分“海獅-2”號潛艇在台灣以北40海裏處用雷達發現了四個目標,兩個像戰列艦,兩個像重巡洋艦,航向0°、航速16節。潛艇在水麵狀態高速接近,雷達判清為一個戰役編隊,前麵一艘巡洋艦,中間是兩艘戰列艦,最後一艘也為巡洋艦,戰列艦左側為一艘巡洋艦、一艘驅逐艦,右側為兩艘驅逐艦。2時46分,潛艇接近到編隊右側前方,艇長決定攻擊隊列中第二艘軍艦也就是離潛艇最近的戰列艦。2時56分,讓過了前麵的巡洋艦和右側的驅逐艦,在1.48海裏的距離上,射出了艇艏發射管全部的6枚魚雷,定深2.5米,射擊完立即向右轉向,用艇艉對準第二艘戰列艦,在1.54海裏的距離上發射了3條魚雷。1分鍾後,看到艦首發射的魚雷有3枚擊中了前麵航行的戰列艦,隨後又看到艇艉發射的魚雷有1條爆炸擊中了第二艘戰列艦,潛艇立即轉向高速脫離。編隊右側的驅逐艦開始攻擊潛艇,東方的遠處傳來了深水炸彈的爆炸聲。3時10分,“海獅-2”號在日本戰鬥艦隻編隊的西側,距離約4海裏處與編隊相向航行,同時緊張地進行重裝魚雷。
日本編隊仍然以16節的航速航行,艇長分析由於魚雷定深太淺,正好擊中戰列艦的裝甲,損傷不大,決定重新實施攻擊。盡管海上風浪很大,海浪打上艦橋,從指揮室升降口流進中央艙,行動困難,但潛艇仍以17節的高速追趕。在當時海況情況下,長時間這樣航行困難較大,正要減速的時候,發現日本編隊突然分成了兩個編隊,前隊為兩艘巡洋艦保護著一艘戰列艦航行,後隊為兩艘驅逐艦警戒著。天賜良機,5時12分,艇長減速占領陣位,突然發現第二編隊停車,艇長立即發射魚雷,強烈的爆炸聲震動夜空,火光映入指揮室,30秒鍾後受傷的戰列艦爆炸沉沒。事後查明,這艘軍艦為3.1萬噸的“金剛”號戰列艦,是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威力最大的軍艦之一。
1945年初在台灣周圍海域實施封鎖的美潛艇達6~9艘。1945年1月美國收複了菲律賓的呂宋島,為配合這次行動,美海軍航空兵猛烈轟炸了台灣的高雄港和香港等地,使日本又損失了20多萬噸的船隻,使得台灣一帶的航運幾乎完全中斷,也就是說潛艇攻擊的目標越來越少了,潛艇在海上巡弋很少發現日本艦船。1月3日“阿斯普羅”號在台灣以南協同艦載飛機擊沉了8170噸的“信州丸”。
1月28日“鏟魚”號潛艇在台灣以北擊沉了一艘日本護衛艦和一艘改裝的海軍航空兵浮動基地——7158噸的“佐貫丸”,1月29日“皮丘達”號發現並擊沉了5497噸的“克來德丸”客貨輪。
由於日本的海上交通線不斷遭到破壞,日本商船、運輸船大量損失,嚴重影響了日本的經濟;造成了日本對外貿易和國內原料、食品的恐慌,戰略物資的儲備量急劇減少。一個窮凶極惡的東方侵略者、昔日不可一世的世界海軍強國——日本,迅速走上了崩潰的道路。
二、成就美名:“射水魚”號逞威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4年11月27日,美國“射水魚”號潛艇接到密令到日本的東京海域巡邏。“射水魚”號平靜無事地開始了第一天的巡邏。向東航行約50海裏,用潛望鏡窺視東京灣的入口,見到遠處隱約有富士山的影子。在17時18分“射水魚”號上升。20時30分,艙麵值勤人員已見到東京灣進口附近的蘭灘波島,並發現敵人目標:一個“移動的島”。那個矮長的隆起物體正以20海裏的時速駛向西南方。艇長下令全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