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麵的故事裏,我已經講了許多戰爭。這些戰爭有些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是它們都隻發生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參加戰爭的國家也主要集中在一個地區裏。而現在我要給你講的這場戰爭,卻是一場全世界共同參與的戰爭。
在這場規模巨大的戰爭中,有一個國家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就是塞爾維亞——歐洲一個很小的國家。就是這個小國家,成為了這場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這實在不可思議。先在讓我們從源頭說起。
塞爾維亞與大國奧地利是鄰居,但它們之間一直沒能和平相處,總是看對方不順眼。原來,在奧地利統治的範圍之內,有一部分人與塞爾維亞人的血統相近。塞爾維亞人總說奧地利人用十分不公正的方式對待這些人。
對於塞爾維亞人的這種說法,奧地利人自然很不滿意。奧地利人認為塞爾維亞人分明是在煽動他們國家人民的不滿情緒,擾亂他們國家的安定團結。不過,塞爾維亞的確不僅僅是嘴上說說而已,他們組織了一些秘密團體,去奧地利製造事端,這令奧地利十分惱火。
奧地利人對塞爾維亞的做法十分不滿,他們早就想找機會好好教訓這個不安分的鄰居,但是苦於沒有借口。不過,最終他們還是找到了一個借口,這個借口還是塞爾維亞人幫他們製造的。
原來,奧地利王子、下一任奧地利國王的候選人費迪南大公被一個塞爾維亞的年輕人給刺殺了。奧地利人十分悲痛,他們認為此次的刺殺行為是塞爾維亞人赤裸裸的挑釁,他們責問塞爾維亞人,向他們討要說法。可是塞爾維亞人卻堅持說自己與奧地利王儲的死一點兒關係也沒有。這些說法奧地利完全無法接受。於是,他們以此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
當然,塞爾維亞與奧地利都有自己的盟友。就像兩夥人打架,總會找自己的朋友一樣。首先是俄國,他們堅決地站在了塞爾維亞的這一邊,並且調遣好了軍隊,隨時準備出兵支援塞爾維亞。
而那邊的奧地利也不甘落後,他們的德國朋友也帶來了軍隊。兩邊陣營就這樣虎視眈眈的,一邊訓練士兵,一邊繼續征求盟友。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各自選好盟友,加入了這兩大陣營。戰火就像大草原上的火苗一樣,呼地一下燒遍了整個歐洲。
支持奧地利的德國想好了一個進攻戰略,他們決定乘俄國從另一麵向自己進攻的時候,出其不意地繞到法國,把俄國的盟友法國人消滅。
當然,這是個十分冒險的做法。德國人必須在俄國人反應過來之前趕到法國,所以,穿過比利時將會是個不錯的選擇。比利時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德國此時將這個國家視為了自己的捷徑。但是,德國和法國在此前有過協議,雙方約定各自的軍隊都不能從比利時經過。不過,你們可以想象,為了打敗對手,這協議在德國人眼裏就好像冬天的風扇一樣,一點兒用處也沒有。
因此,德國軍隊大踏步進入了比利時,一路向法國巴黎開去。德國軍隊一路前進,一直打到了離巴黎隻有30多千米的馬恩河。眼看德國人的計劃就要實現了。
這時,德國人遇到了法國霞飛將軍帶領的軍隊。雙方展開了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