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因病出宮(1 / 1)

因病出宮

勤學苦讀少年立誌

父皇去世了

輔政的四大臣與圈地風波

初登帝位臨難題

設計巧擒鼇拜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康熙帝玄燁出生於紫禁城內景仁宮,父親是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他的母親為佟佳氏。

佟佳氏的父親為漢軍鑲黃旗都統佟圖賴。說起這玄燁的母親佟佳氏,她的爺爺是佟養真,早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手下,屢立戰功,是清朝的開國功臣。

佟佳氏本為漢人,應沒有當選後妃的機會,但是順治時期,為了籠絡漢人才開始在漢人中選妃。開始的時候,順治帝和佟佳氏的感情還是挺好的。可是,在玄燁出生前,順治帝又愛上了滿洲正白旗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就把佟佳氏拋到一邊,很少去看她了。因此,對佟佳氏生的兒子玄燁,他的感情也是很淡薄的。

在董鄂妃生下皇子後,玄燁更是得不到父親的疼愛。同時按清廷的製度,皇子、皇女降生後即與生母分居,交給乳母、保姆撫育,與生母很少見麵,所以,皇家子女從小很少得到在父母膝下的歡樂。玄燁更是如此。

順治十二年一個冬天的夜裏,這一天比以往要黑得早,而且還下著小雪,給幹冷的天氣帶來了濕潤。

這個時候從紫禁城裏出來了一輛馬車,馬車走得很慢,好像很怕影響到車裏的人,車行到北長街路東的一座府邸旁停了下來。大門口,早就有人掛了兩盞紅色的大燈籠,在雪地的映照下,讓人感到孤單和冷清。

馬車沒有停車就直接進了府內,當行到大堂的門口,早有侍從迎了上來,將一個穿黃緞襖的小孩從車內抱出。

這個小孩不是一般的人,他就是當時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玄燁,這一年他才僅僅兩歲。能夠生在帝王之家,既是小玄焊的幸運,也是他的悲哀。

玄燁下了車,好奇地打量著這座陌生的府宅。這裏是與皇宮一水之隔的北長街的一座府邸,當時被人們稱之為“避痘所”。

他的奶媽孫氏走過來說:“三阿哥,外麵風大,快進屋吧!”於是,要抱他進屋去暖和。孫氏是給玄燁當奶媽時間最長的一個,所以和他的感情也最深。

孫氏是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後來小玄燁當了皇帝後,特地封曹璽任江寧織造,封孫氏為一品誥命夫人。之後,又讓她的長子曹寅接替乃父之職。

玄燁南巡時,居住在江寧織造府內,他同乳母孫氏會見,十分熟悉而親熱地指著孫氏說:“這是我家老人啊!”說畢,當麵給孫氏豐厚賞賜。

這時,巧遇庭中百花盛開,玄燁興致勃勃地揮筆禦書“萱瑞堂”三字,賜給曹家,以為留念。可見小玄焊和乳母孫氏的感情之深。

這時小玄燁親密地摟著孫氏的脖子問:“奶媽,這是哪裏啊?”孫氏的心裏湧起一股辛酸,她抱著小玄燁邊走邊說,“這裏啊,以後就是你的家了。”

“我的家?”小玄燁不明白了,“我的家在紫禁城呀。”

“啊,是這樣的,你皇阿瑪因為你還沒有出水痘,讓咱們先搬到這兒來住。等你出完了水痘,再搬回去。”孫氏對小玄燁解釋著,就像對一個大人的語氣。其實在她內心裏,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皇帝才來接他們。

“奶媽,是不是皇阿瑪不喜歡我呀?”玄燁眨著又大又亮的眼睛問。

“噢,喜歡,喜歡。皇上怎麼會不喜歡聰明伶俐的小玄燁呢。等你出完了水痘,皇帝很快就會來接你了。”孫氏安慰他,心想:“這孩子這麼小,就這麼聰明懂事,如果他長大做了皇帝,一定是個英明的君主。唉,可惜,皇帝那麼喜歡董鄂妃,將來董鄂妃有了兒子,皇帝一定會立她的兒子做太子,隻是可惜了聰明懂事的三阿哥了。”

其實,小小的玄燁並沒有猜錯,他離開皇宮來到這裏,就是因為他的父親順治皇帝不喜歡小玄燁。

在清初,北京地區流行天花病,從北方來的滿族人染病死亡率極高。為此,官府曾派出“查痘章京”,查到發病生痘的病人,一律驅趕離城二十裏,以防蔓延。

年幼的玄燁也感染了天花,不能留在皇宮,因此這才由他的乳母陪伴來到宮外。其實皇子、公主出水痘,也是可以留在宮裏的。隻要隔離一下,就可以了。可是順治皇帝卻偏以玄燁未出水痘為理由,將他遷出紫禁城。

在這之前是沒有的,其原因還是順治皇帝不喜歡玄燁,而且順治皇帝一直在等董鄂妃生子並立之為太子,但是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太皇太後從小寵愛玄燁,怕因為太後寵愛玄燁,影響未來太子的確立,所以才找借口將玄燁遷出宮。

後來小玄燁當了皇帝後曾經說過,他自幼年出宮避痘,“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父母音容也僅留依稀印象,這是他終生最大的憾事。因此他每逢生日都不願慶賀。

康熙死後,繼任的雍正皇帝將他住過的“避痘所”擴建為福佑寺,並設康熙“大成功德佛”牌位供奉。這個牌位現存於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