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對月球有著種種美妙的傳說,諸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等。飛到月球上去,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遠古時代,人類隻能用肉眼觀看天體,明亮的月亮(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見的月光是它所反射的太陽光。古代的人們並不了解這一點,以為月球是一個發光體,故稱之為“月亮”)和閃爍的繁星曾讓人們放飛無數遐想。幾百年來,月亮的神秘一直吸引著許多科學家的目光。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看到月球表麵的高山、平原和深穀。該發現首次向世人展示了月球的概貌。通過從地球表麵觀測月球的方法,古天文學家喜帕恰斯推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離,其結果同現在知道的準確數值相差甚小。古代科學家還利用這一推算值以及月球的視覺大小,判斷出月球的直徑……人類研究月球雖有幾百年的曆史,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人類才掀開了月球神秘的麵紗。
1961年,蘇聯飛行員加加林乘“東方”號宇宙飛船第一個飛出地球,進入太空,邁開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步伐。1961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測的計劃——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這一計劃的實施,上演了更為激動人心的一幕。
1969年7月16日,星期三,一個萬裏無雲的好日子,美國東部時間9點半,“土星”5號火箭一陣狂吼,載著3名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乘坐的“阿波羅”11號飛船直衝雲天,飛往距地球38萬公裏的月球。成千上萬名趕到肯尼迪航天中心來觀看發射的人激動無比,一時間,帽子、手杖、眼鏡、鋼筆都被拋上了天空,人們發狂般地跳躍喊叫,“上去了,上去了”的聲音震耳欲聾。“土星”5號火箭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宇宙空間衝去,宇航員們明顯地感受到超重現象。火箭進入太空以後,飛船和火箭脫離,“阿波羅”11號繼續前進。飛行了3天後的7月19日下午,飛船到達月球上空,駕駛長柯林斯完成最後的、不允許出現絲毫偏差的軌道調整,使飛船進入了距月球100公裏的月球軌道。
宇航員們向前看去,啊,人類第一次從這麼近的地方看月球!向後看去,隻見一個蔚藍色的星球懸浮在空中,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在飛船裏,宇航員們自由地飄浮著,吃著太空食品,一睡就是七八個小時。不過,他們要照管儀器,聽地麵的新聞,忙碌得很。7月20日,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進入了名叫“小鷹”的登月艙,從飛船中脫開,向月麵奔去,柯林斯留在母艙(指令艙和服務艙的統稱)裏,繼續沿月球軌道飛行。晚上10點17分(格林尼治時間7月21日4點17分),隨著製動減速火箭,“小鷹”沿曲線軌道徐徐下滑,平穩地降落在月麵上。晚上10點56分(格林尼治時間7月21日4點56分),阿姆斯特朗打開艙門,從登月艙的梯子上爬下,小心地試探著,踩上了月球的土地。這時,地球上的億萬觀眾通過電視屏幕,看到了人類在月球表麵上的第一個腳印!此刻的阿姆斯特朗也感慨萬千:“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18分鍾後,宇航員奧爾德林也踏上了月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