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山海圖現(1 / 2)

《山海經》全書18篇,約3100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誌》作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一組;海內經4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一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五藏山經的一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幹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係表現的非常清楚。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曆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然而追述其根源,《山海經》並非是上古遺存,其實是先有《山海圖》,後人根據圖上所標注用文字記錄下來,編纂成冊也就是《山海經》。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流觀山海圖”(《讀山海經13首》)、學者郭璞的“圖亦作牛形”和“在畏獸畫中”的記載和論述,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曾有“山海圖”流行於世。此圖去向無人可知。

根據現在的大陸漂移學說,正好詮釋了山海經中的大陸本是一塊大陸,那麼就出現了一個明顯和匪夷所思的事情,記錄的是8000年前的山川奇獸,按照慣性思維以當時的生產力和交通工具來說,當時的人又是如何走遍九州,暢遊四海的?如何繪製成圖的?隻有走遍九州才能記錄山嶽和遇過的奇獸,當時的人如何做到的,山脈走向與現在地理的山脈走向驚人重合。

8000年前沒有曆史記載,卻有一圖流傳於世!此圖地理可考,奇獸有很多在現實中都是存在的,隻是名字叫法不同而已,那麼其中的神話也必定非是空穴來風,神仙,那麼也是應該存在的,或許不應該叫神仙,應該叫修真者,畢竟神仙和修真者的神通是相通的,那麼8000年前的曆史我們就可以大膽的假設,在上古時期,應該是修真時代,那麼中華所流傳所有神話都有了合理的存在性了。

以上是本人一直以來認為古人不可能無緣無故編造什麼神話來忽悠我們這些後人的思考。

洪水過後大地一片狼藉,最忙碌的就是人民子弟兵和警察,一邊忙碌的搶險救災,一邊維持著災後的治安,1個月以來,國家機器不停運轉,龐蒙,一個24歲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小警察,已經3天沒有合眼,現在又接到任務,洪水帶來的特大泥石流過後,坍塌的一座山包現出一大片古代遺跡,他被派去駐守,保護挖掘現場。

“李強,過來抽根煙吧,提提神,哎,都好幾天沒睡個安穩覺了,實在是頂不住了”龐蒙深吸一口手中的紅塔山,接著給走過來的李強遞上了一根。

“你說,這天是怎麼了,不是大旱就是大雨,幸虧是現在社會,要是在古代那還不要了所有人的命啊!靠,賊老天!”李強一邊吸著煙一邊抬頭向烏雲密布的天空恨恨的望著。

“是啊,天氣越來越難以琢磨,天氣預報也是時準時不準,沒辦法,咱們總是覺著人類是這世界的主宰,可是大自然發個小脾氣,咱們這些人類就死傷慘重,無知無畏啊!”說完龐蒙享受著煙霧帶來的放鬆。

“哎,小蒙,你說這片遺跡會不會有什麼好東西?挖出來的話那不是發了?”李強賊眉鼠眼腆著臉望著龐蒙。

“靠,我怎麼看著你像盜墓的,你是警察嗎?挖出來也不是你的,發也是國家發!別做夢了,抽完四處看看,別讓像你這樣的人摸去東西!”龐蒙鄙視的看了看李強。李強倒是不在意他的嘲諷,隻是嘿嘿一笑和龐蒙左右分開,巡查著挖掘現場。

"王教授,看來這次挖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了。這處竟然沒有一件完整的陶器,全部是碎片,真是奇怪!”一名考古工作人員看著,蹲在地上翻來覆去查看陶器碎片的王洛教授訕訕的說道。

“嗬嗬,小趙,我們是考古,不是挖寶藏,這片上古遺跡又很大的考古價值,你看著這些陶器,雖然都是碎片,有很多帶著各種符號,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上古先民的生活狀態和社會關係,或許我國的曆史可以向前推衍的啊。”王洛仔細辨認著碎片上的古怪符號,搖搖頭,站起身看著泥濘的挖掘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