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數學,萬歲(1 / 2)

1930年希爾伯特退休了。他開始享受榮譽了。最使他欣慰的是故鄉哥尼斯堡市政會表彰授予他“榮譽市民”的稱號。

榮譽市民的稱號要在秋天的一個公開的集會上授予。屆時,希爾伯特要在會上發表演說。

從1930年夏天,希爾伯特就開始準備講稿。

歲月滄桑,希爾伯特想起了童年,同時想到了康德和他的碑文,想起了天空中的星星和內心的道德準則。他想起了哥尼斯堡的數學哥尼斯堡的友誼、哥尼斯堡的傳統。

從哥尼斯堡到哥廷根,他又想起了高斯、雅可比、克萊茵、數學和科學、生活和體驗、曆史與現實,他百感交集。

他要向哥尼斯堡市民講述——認識自然和邏輯。

哥尼斯堡的秋天,似乎比舊日的秋天清冷,哥尼斯堡的兒子——希爾伯特回來了。希爾伯特非常興奮,他的頭幾乎完全禿了,寬闊的額頭與纖細的下巴相對照,異常鮮明。藍色的雙眼依然銳利而深沉。眼神還是那樣的天真爛漫。站在講台上,他環視了一下四方,堅定而有力,親切而平和,他緩慢地開始了他的演說:

“認識自然和生命是我們最崇高的任務……”他講到了邏輯、公理化方法、思維和經驗、真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經驗、康德、數學……

這使人想起了大約三十年前他在巴黎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的講演:“我們當中有誰不想揭開未來的帷幕,看一看在今後的世紀裏我們這門科學發展的前景和奧秘呢?”

未來,未來,如巨大的磁石,吸引著他,崇高的責任感激勵著他去引導人們解決那些數學問題,去認識世界的規律。他樂觀而熱情,勇敢而堅毅。

演說結束後,他又被邀請到當地電台再講一遍演說的結論。他去了。麵對陌生的儀器,他又發表了講話,他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這是他一生的信念。

當他的眼睛離開講稿時,技師關掉錄音的一瞬間,他笑了,笑出了聲。演說最後部分的錄音,現在還保存著。如果你仔細地聽,在結尾處可以聽到他那真實的笑聲,感到曆史就在眼前。

哥廷根的人製定了計劃,開始收集和出版他的數學著作。他的學生布魯門薩爾自1895年開始,一直在觀察和研究老師的品德和成就,他要為全集寫一篇傳記。

第一卷要在希爾伯特70壽辰時獻給他。

70壽辰的活動計劃早早就安排好了。準備整整地慶祝一天。

魏依爾寫了生日祝詞,發表在《自然科學》上。他強調:希爾伯特的生日是德國數學家的高貴節日。

就在生日這一天,希爾伯特得到了第一卷特別的樣本,正式的還沒有印製出來。

生日之夜,在新建的數學研究所大樓裏舉行了慶祝晚會。老朋友和學生們從德國各地和國外回來,歡聚在一起。

希爾伯特的老朋友索末菲爾德為希爾伯特朗誦了他寫的詩篇:

對朋友,

他是忠實可靠的朋友;

對虛偽的空話,他是冤家對頭。

希爾伯特發表了簡短的講話,回憶起給他帶來莫大恩惠的巨大幸運:跟閔可夫斯基與赫維茨的友誼;萊比錫的時光;數學旅行遍訪的果爾丹等數學家;他找到了終身的伴侶。

宴會之後是舞會。希爾伯特這位舞會上的驕子還是每曲必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