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電影始終關注的主題之一。電影中所反映的父母之愛或深刻凝重,發人深省;或平淡致遠,韻味悠長。不管是哪一種風格,都會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下麵這幾部電影就是反映親情的優秀作品。首先要介紹的是《漂亮媽媽》,導演孫周,主演鞏俐、高欣。這部電影以平民化的風格,著重刻畫了在命運的重壓下母親對兒子百折不撓的愛。女工孫麗英的兒子鄭大先天失聰,丈夫和她離婚後,孫麗英獨自承擔起幫助失聰兒子鄭大學會說話、入校讀書,以及養家的全部責任。為了找到一個能帶兒子上班的工作,時刻與兒子相處,教會他這個念“花”,那個念“樹”,頭上是“天空”……她毅然辭去外企一份不錯的工作去送報紙。現實一次又一次捉弄著善良的母親:鄭大參加入學考試因發音不清而遭拒絕;鄭大麵對孩子們的嘲弄、挑釁,不顧一切地和他們廝鬥起來,弄壞了他賴以與外界溝通的助聽器!孫麗英求助前夫,而她的前夫又遇車禍身亡……接二連三的不幸令這個女人彷徨無助。讓兒子成為一個正常的孩子這一信念使孫麗英變得堅強起來,一個夜晚她追上因拒絕戴助聽器而離家出走的鄭大,麵對他“為什麼隻有我戴助聽器”的追問,孫麗英終於艱難痛苦地向兒子承認“因為你是聾的,你和別人不一樣”……現實是殘酷的,但愛可以讓人變得堅強。母親孫麗英勇敢地直麵不想承認的現實,勇敢地和兒子逾越了生命的又一次溝壑。這部影片在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掀起了厚重的波瀾。它以情動人,用質樸的手法反映人性的堅忍和母愛的崇高。它尊重人、尊重生活,人物形象鮮明、豐滿,平實的敘述和華彩的高潮互相交織,樸素、真誠中滲透著酸楚,讓觀眾在看到生命艱難的同時也感受到愛的巨大力量。另一部電影是《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表現親情的手法很別致。影片的畫麵很美,連綿的遠山、蒙蒙的霧氣、潺潺的流水、曲折的山路構成一幅清麗淡遠的水墨畫。影片中的父親是鄉村郵遞員,在茫茫的大山中頂風冒雪、跋山涉水,送了幾十年的信。在兒子的印象裏父親是那麼遙遠,沒有幾天在家,父子之間也就有了隔膜。父親退休了,兒子繼承起他的事業。上班的第一天,父親執意要陪兒子送一次信。父親、兒子和狗相伴走完一趟三天兩夜的山區郵路,兒子通過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才知道父親一生的甘苦和一個普通鄉村郵遞員默默無聞的風雨人生。那條美麗而艱難的山路也是溝通父子心靈的通道,通過兒子與父親之間從陌生、隔膜到理解、體貼的過程,表現了父子之間複雜而又動人的感情和兩代人既矛盾又相通的精神世界。其中兩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過溪時,父親提醒兒子要在鋪滿青苔的石頭上站穩腳,兒子不讓父親再下水,執意背他過去,湍急的溪流中,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忽然消失了,他們同時感覺到對方對自己的意義,感覺到這些年來積存在心中的很多東西。另一個是父親告訴轉娃以後是兒子登山,不要再等時,轉娃說:“你已經為我們滾下山一次了,不能讓你兒子再為我們滾下山一次了。”兒子這時才真切地體會到父親這一輩子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父子倆繼續走在山村的小路上,終於打破了沉默……《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滕汝駿、劉燁主演。明淨淡遠的畫麵、清新悠揚的樂曲、細膩質樸的父子深情,構成了影片如詩如水的意境。該片在1999年法國第23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獲“最受觀眾喜愛的影片”獎,獲1999年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獎。近幾年反映親情的電影佳作很多,像宋春麗主演的《九香》,從一位母親含辛茹苦把孩子培養成材展開情節,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和深厚,感人肺腑;而根據著名作家張潔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則另辟蹊徑,對子女孝順父母的方式進行了再探討。影片通過女作家訶對自己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終離世界前後的經曆,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現象——忙忙碌碌中,我們為母親做過些什麼?我們所做的是母親心裏所想、所能接受的嗎?主人公對母親刻骨銘心的再領悟、再體驗,引導人們如何對待那些尚健在的父母,如何讓父母們不要帶著遺憾離開,同時又讓人們不要在父母離去之後再感到遺憾。這些以親情為題材的電影都是抒情寫實的風格,情感的流露自然真切,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假日裏和父母一起去看看這些親情電影吧,在別人的故事裏你會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看到自己和命運的某些牽連。
正文 第39章 我們必須看的幾部電影(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