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三國的人,未必懂易經。懂得易經的人,又未必會去研究三國。

但今天我們要把三國和易經放在一起來講。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人愛看三國,因為三國夠精彩,短短幾十年時間,風雲突變,群雄並起,爾虞我詐,諸侯割據,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但熱鬧歸熱鬧,那都是過去的人,過去的事,過去的轟烈,過去的崢嶸,這又與各位看官有何關係呢?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有些人看完三國,眉飛色舞、意猶未盡,興奮的與身邊人討論故事情節、人物構造,但一轉身,什麼都忘了。

但有些人看完三國,則認真思考、深刻理解,仔細分析故事中的人如何為人處世、如何立家創業,這種人才是在真正的讀三國、品三國。

三國裏,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這些人的神奇傳說,如恒星般嵌入了曆史的天空;連環計、空城計、瞞天過海、調虎離山、暗渡陳倉……這些計謀折射著智慧的光芒,穿越時間的塵燼熠熠閃耀。

“內行”們無不希望自己能夠從三國中有所收獲,有所獲益。但是,要讀懂三國中人的智慧,明白三國中人的哲學,學習三國中人的計謀,談何容易!

那麼,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輕鬆讀透三國呢?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借助《易經》這個良方。

很多人會說,易經不是比三國更複雜、更難懂嗎?那我又如何能透過易經讀三國?

其實,易經真的很簡單。

易經中有一句話說得很貼切:“百姓日用而不知。”

事實上,易經早已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比如我們常說的“循序漸進”,再比如我們常說的“中庸之道”等,都是出自易經。

所以說,《易經》的本質是簡單的、容易的,故而稱之為“易”經,而不叫“難”經。

在此,我們用一句話簡單概括易經的思想——易經認為,構成宇宙萬物的兩大要素是陰和陽,並用陰陽理論闡明宇宙萬物一切變化現象的屬性,推崇陰陽和平。

那麼,易經和三國有什麼關係呢?

易經六十四卦,表麵上,每一卦講的都是一個很簡單的小故事,但其實,這些故事之中卻蘊含了很多為人處世、升官發財、選人用人、治家創業的大道理和大哲學。

而三國也不外乎如是。三國人物眾多、事件複雜、計謀百出,但歸根結底,也就是一套為人處世、升官發財、選人用人、治家創業的道理與哲學。

我們若是單純的去讀易經,會覺得枯燥;而單純的去讀三國,又覺得理不清思緒。

所以,若是我們把易經的智慧放在三國中去理解,把三國的故事放在易經中去分析,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也許有人會問,三國應該怎樣讀才有用?

很多人看三國都隻看故事,誰又打了勝仗,誰又使了奸計,誰又得了美人。

其實故事再好看,那也是別人的故事,看看就罷;故事再精彩,那也是別人的精彩,感歎無益。

在欣賞完別人的故事,別人的精彩之後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思考一下——

為什麼他那種潑皮破落戶也能成功?

為什麼他那種窮草根也能發財?

為什麼他那種榆木疙瘩也能找到明主?

為什麼他那種“不怎麼樣”的人,也能遇到貴人?

思考完這些問題,你是不是急於知道問題的答案呢?那麼,靜下心來,透過易經品讀三國。在品讀的過程中,你會一一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

而今的社會,充斥著權謀與紛爭、聯盟與崩析,我們工作的官場、生意場和職場儼然更是硝煙彌散的三國戰場。無數人在其間奔波勞作,有人收獲了得意喜樂,有人飽嚐了艱辛失落。

在散去了狼煙、湮滅了劍影刀光的今天,靜心重讀三國中那一幕幕金戈鐵馬的崢嶸往事,我們可以從中獲取一些遊刃官場、生意場和職場的嶄新啟示。

三國中的那些警世良言、絕妙計謀、處世良方等,都可以巧妙的運用在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將會使所有的煩惱也都迎刃而解,讓我們的工作與生活都變得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