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等待(1 / 3)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一陣朗朗的讀書聲從灰黃色石頭堆積的房屋中傳出,鄉學公塾內年過花甲的李老夫子麵色憔悴,正在搖頭晃腦,一手撫摸著他的長長的藏滿故事的白胡子,一手拿著古書,作為平安鄉唯一一所針對平民開放的公塾的唯一老師,他始終都保持著代代相傳的古老的鄉音,一句一句將他畢生所學的知識,如同老黃牛倒嚼,無私奉獻給他的每一個學生。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嫩綠的小草已經開始慢慢發芽,露出期盼春風的頭,天空中南飛的燕子也逐漸回歸,築建新的愛巢,將生命延續下去。冬季的寒風還沒有完全過去,氣溫時上時下,飄忽不定,這個時候選擇穿什麼衣服是最難的。

李老夫子在平安鄉授學近四十年了,這是生他、養他的家鄉,始終難以割舍。他是在平安鄉百姓眼裏的神人與福星,在他過去的教書生涯中手下不知教出多少秀才、舉人甚至還有一位高中過朝廷的榜眼,讓他聲名大振,享譽四鄉八裏,而他自己依舊還隻是一個窮酸秀才,這與他的秉性有關。

據說李老夫子少年便有英名,年輕時更是相貌堂堂,英俊瀟灑,才華橫溢,出口成章,但淡泊名利且恃才傲物,很不受各位大人物的喜歡,最終得罪朝中一位重要大員,被朝廷下令永不得錄用。至於是什麼原因,他沒有說,對方也沒有宣傳。因而,直到現在依然隻有秀才頭銜。

但這些並沒有影響他在文壇的聲譽,反而受到大家的追捧,稱他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典範。眾多知名的文院和大家族紛紛邀請,但都被他一一拒絕,堅持要回到他的出生地做一個安安靜靜的教書匠,誰知這一做就是四十餘年。

當年風流倜儻的青年才子,變成一個喜笑顏開的老夫子,天天給孩子們上課,恐怕當年與他一起趕考的同伴也不能認出,根本不知道眼前這位就是當年享譽朝堂與文壇的傑出青年。真是世事無常,變幻莫測。

看著公塾內為數不多年齡不同的孩子正在認真讀書,老爺子甚是欣慰,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了自己當年,眼角的魚尾紋都向四周散開了,年輕了。畢竟在這樣一個世界裏,戰火紛飛的年代,每時每刻都有國家在滅亡,也有新的國家在建立,大家都喜歡爭強好勝,通過軍伍得到功名明顯比讀書更快,很多人寒窗苦讀數十載依舊碌碌無為,還不如去邊境打仗。

“嗯?”

當他的目光掃到窗邊時,看到坐在窗邊的孩子沒有像其他人一樣低頭認真看著手中的書,而是左手托著下巴殼子,雙眼全神貫注的看向窗外,不知是在看天上漂泊的朵朵白雲,還是在傾聽窗外桃樹上嘰嘰喳喳叫的小燕子。

這個年齡的孩子沒有定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對於任何事都不能長時間的關注,容易走神,他是可以理解的。

小男孩好像看得十分認真,絲毫不知道李老夫子走到他的身旁。李老夫子弓背,右手握拳放在嘴邊,

“咳咳,你在看什麼?”

俯身輕語,雖然李老夫子的聲音不夠響亮,但還是驚到了他,將他從美麗的幻想中打回現實。

“啊??????沒,沒看什麼。”

少年轉過頭,小臉瞬間變紅,就像秋日裏朝向太陽麵的蘋果,紅撲撲的。雖然李老夫子平時的形象都是慈眉善目,但對待學習這件事是十分認真的。此時他分明沒有在學習,一時不知道該怎樣回答。雙眼閃爍,雙手不知如何安放,表情緊張,局促不安,言語遲鈍。

“沒在看什麼,難道是在想什麼?”

李老夫子並沒有放棄追問,這是他從年輕時開始一直保持的習慣,再加上多年的教學經驗,有問題就要一直追問下去,沒有結果,他很不安心,尤其是關於學生的問題。

似乎感受到老先生的不肯放棄追問的決心,猶豫了半天,吞吞吐吐,眼睛通紅,“想,想我爹了”。

李老夫子突然愣住了,在這個公塾裏的孩子大多都是軍伍的後代,很多人的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基本上很少有機會回家,甚至有的人從出生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而他們隻是由於年齡不夠大,否則他們也會像他們的父親們一樣拿起武器遠離家園征戰在外,馬革裹屍,戰死沙場,這裏很多時候隻是一個短暫的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