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史載慈賢元皇後孫尚香列傳(1 / 2)

慈賢元皇後,娘家姓孫,閨名尚香,江東望族孫氏之後,其父孫堅,與長兄孫策、次兄孫權同父異母,行四,時人稱小妹,與兩位兄長感情甚篤,至小耳濡目染兵家雜家之說,有精熟武藝傍身,常配弓於腰,得一美譽〝弓腰郡主〞。

為示孫劉結盟之好,慈賢元皇後年十七,在次兄孫權作主,嫁予興漢太祖昭烈皇帝為續弦,與太祖昭烈皇帝琴瑟和鳴,並襄助太祖昭烈皇帝於多次危難中保全己身,護眾將安危而退,甚受部屬愛戴,多擬安內撫民之計策,德政施行有術,得受百姓感激,協助太祖昭烈皇帝專心攘外,曾得太祖昭烈皇帝讚曰:“諸葛亮於我,是如魚得水,則慈賢元皇後於我,如枯木逢春。”後昭烈皇帝借其長才,合宰相諸葛亮次輔龐統之謀,平曹魏,降東吳,靖一統天下霸業,承嗣漢光武帝之願,沿襲前漢之風,史稱〝興漢〞。

惜慈賢元皇後殫精竭慮,病中多思,在太祖昭烈皇帝臨登基前,不幸薨於白帝城,年五十七,太祖昭烈皇帝因思念慈賢元皇後哀毀過度,來年追隨九泉,年八十九,由嗣皇帝劉冕做主,將兩人靈柩附葬惠陵,應太祖昭烈皇帝遺命,大皇子劉禪之母甘氏誕育皇嗣有功,在未納慈賢元皇後前,照顧太祖昭烈皇帝無微不至,特封皇後名號,列於慈賢元皇後之下,遷葬惠陵。

太祖昭烈皇帝同慈賢元皇後,育有三子兩女。

長子劉書,字文韜,封金城王,五歲拜宰相諸葛亮為師,習得因時製宜兵家理論,自十歲便離慈賢元皇後身旁,跟隨宰相出入兵營國庫查考,見識兵將無數,培養刁毒識人之目,頗受宰相諸葛亮器重,剔除不少難當大任庸才,待得其弟劉冕即位為皇,奏稟孝賢帝願掌理拔擢賢良一事,替新朝引進大批有才華之士,奠定五百年盛世之治初始。

次子劉藝,字武略,封常山王,臂力過人,拜太祖昭烈皇帝結義二弟關羽、張飛為師,並得趙雲傳授家學梅花槍,善使各種兵器,十三歲到軍中曆練,蒙獲次輔龐統為師,在布陣行兵上多指點,有大成,後在慈賢元皇後殯天,自向太祖昭烈皇帝請調南疆鎮守,曾在叛亂未達燎原之態,熄滅星火於未然,在南疆有〝活閻羅〞威聲,是兄弟三人中最早殞命,戰死沙場後,遺體運返孝賢帝明陵修墓室安葬,爵位世襲罔替。

三子劉冕,字宗稷,初封慶福王,十三歲遊曆天下,識得各地民情風俗,體察百姓不易,每寫家書報平安必將所見所聞俱告慈賢元皇後,由慈賢元皇後根此依據調整新法令,後頒布,嘉惠無數子民。

待慈賢元皇後病危,速招慶福王回,彌留托慶福王將兩位妹妹擇良婿降嫁之,訓勉長女麼女當奉公婆如親生父母,得之應允,方撒手歸天。

在太祖昭烈皇帝去後,奉太祖昭烈皇帝聖旨登大統,史稱〝孝賢皇帝〞,其性格遺傳乃母高瞻遠矚之風,開治世之先例,聘前宰相諸葛亮孫女入主後.庭.,正位中宮。

其妹妹有二,與三位兄長一母所出,是為雙生。

大公主,名良約,十五歲及笄得〝佳期〞為字,於女紅、廚藝有精湛之造詣,生有一雙和慈賢元皇後一樣之碧眼,又喚〝碧眼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