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亞人的文明古跡
阿布辛拜勒至菲萊的努比亞遺址,位於埃及東南部尼羅河上遊河畔埃及和蘇丹的交界處,這裏曾是上埃及文明的發源地,存有以阿布辛拜勒神廟為代表的許多古跡。為徹底根除尼羅河水患,1959年,埃及與蘇丹兩國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規模宏大的水壩。但始料不及的是,修建水壩將直接影響到努比亞遺址的存亡。在世界教科文組織的協助之下,來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團體采用特殊的工藝,把阿布辛拜勒神廟石體建築切割成塊,運送到離原址不遠的地方按原樣重新組裝。新址地勢高於阿斯旺水壩的水位,得以免遭水淹。專家們經過多年的努力,轉移拯救了40多處古跡,將22座廟宇經過測定方位和計算,拆散後化整為零轉移到安全地段,然後按舊貌成功重建。而努比亞博物館更是把該地區所有挖掘出的手工藝品、古文物等全部收藏。人們把這次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廟事件稱為“阿布辛拜勒運動”。
(一)努比亞地區
努比亞地區是指從埃及最南之城——阿斯旺的尼羅河畔,到埃及南部的蘇丹喀士穆地區,過去屬於庫斯王國。努比亞人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建築、語言,且保存完整。即使在納塞湖建立之後,居於該地的努比亞人被迫遷居到阿斯旺或是蘇丹南部,仍堅守著自己的傳統,因此孕育了獨特的努比亞文化。
(二)阿布辛拜勒神廟
努比亞地區最雄偉的埃及古建築是阿布辛拜勒神廟,它建造於公元前1275年,埃及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神廟在尼羅河兩岸的峭壁上鑿出,高約33米,寬約37米,縱深約61米。其中神廟正麵的四個巨大的雕像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本人。這些巨型雕像逼真地再現了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形象。寺內石壁上刻滿了圖畫和象形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當政期間的生活情景、與赫梯人為爭奪敘利亞地區統治權而會戰於卡迭石城的戰況以及努比亞地區人民的生活習俗。距廟不遠,是拉美西斯二世為其妻子尼菲泰麗修建的神廟,它同樣是在懸崖上雕刻而成,規模略小於阿布辛拜勒神廟,故有小阿布辛拜勒神廟之稱。
(三)菲萊島
被譽為“尼羅河明珠”的菲萊島位於卡塔拉克特南端的小島。島上的菲萊神廟建於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之間,是獻給女神伊西斯和哈索爾的。菲萊神廟融合了埃及法老時代建築風格和希臘羅馬建築風格。神廟的第一塔門上刻有托勒密一世將奴隸供給伊西斯女神和哈索爾女神的圖像。中心還刻著伊西斯女神、哈索爾女神的浮雕像,精美無比。
(四)努比亞博物館
努比亞博物館按照古努比亞文明設計而成,具有濃厚的傳統的努比亞民族風格。該博物館占地6000平方千米,其北部直至阿斯旺。在這座博物館裏鐫刻著人類活動的曆史,也折射出從公元前到公元後六世紀努比亞文明(地中海和非洲文明相互交融的產物)社會期間人類活動的足跡和環境。努比亞博物館作為數據中心,用來記錄努比亞文明遺址保護運動過程中的所有考古、挖掘等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