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暴亂潮水(7)(2 / 3)

四、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複辟惡潮

楚地大亂之時,最先暴起的陳勝軍已經亂得沒了頭緒。

短短兩個月之間,陳勝軍洪水一般淹沒了淮北地帶,在陳郡稱王立國了。這種令人瞠目的速度與氣勢,極大激發了不堪征發的天下民眾。一個八月,中原民眾大股大股地流入陳郡彙入農軍,陳勝軍的總兵力不可思議地急速膨脹到了數十萬之眾,連統兵的吳廣也說不準究竟有多少人馬了。不獨人力猛增,各方隱身的能士也紛紛來投。軍旅出身者有周文、周市、秦嘉、田臧、呂臣、鄧宗、蔡賜、李歸、董絏、朱雞石、鄭布、丁疾、陳畔、伍徐、鄧說、宋留、張賀等,文吏出身者有召平、公孫慶、朱房、胡武、房君、秦博士叔孫通、孔子八世孫孔鮒等大撥六國舊吏與流竄儒生。另外一批投奔者則是六國望族後裔,有張耳、陳餘、魏豹、魏咎、韓廣、武臣、趙歇等。一時間,陳勝軍大有軍力壯盛人才濟濟的蓬勃氣象。

當此之時,包括陳勝吳廣在內的所有張楚君臣,都是急不可待地高喊立即滅秦,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像江東項梁那樣沉住氣謀劃根基。當然,同是躁動,各個圈子的初衷與歸宿皆大不相同。陳勝吳廣等舉事頭領,是在兩個月的巨大戰果麵前眩暈了,料定帝國已經是不堪一擊的泥雕而已,迅速占領鹹陽而由陳勝做張楚皇帝,全然是唾手可得的。一班六國舊將則自感憋屈太久,急於建功立業,急於率兵占領一方至少做個郡守縣令,耐不得在草創的張楚朝廷做個大呼隆的將士吏員。一群六國舊吏與儒生博士,則急於在滅秦之後恢複封建諸侯,自家好在天子廟堂或各個諸侯國做丞相大臣。投奔張楚的六國世族後裔則更明確,力圖盡快求得一將之職,率領一部人馬殺向故國複辟舊政。如此等等人同此心,心不同理,立即釀成了一片轟轟然的滅秦聲浪。

於是,陳勝稱王之後,張楚政權立即做出了大舉滅秦的總決斷。

由謀士將吏們大呼隆釀出的總方略是:兵分多路,一舉平定天下!陳勝立即拍案決斷了,也立即做出了具體部署:第一路,以吳廣為假王,代陳勝總督各軍,並親率五萬人馬進兵滎陽占據中原;第二路,以武臣張耳陳餘為將,率軍五萬北向趙燕之地進兵,一舉平定北方;第三路,以周市為將,率兵三萬進兵舊魏之地,一舉占據陳郡北麵所有郡縣,使張楚朝廷安如泰山;第四路,以周文為將,率主力大軍正麵進兵函穀關滅秦。

張楚的部署,隻遺漏了齊楚兩地。此非疏忽遺忘,而是對大勢的不同評判。陳勝軍發端於舊楚之地,且已占領了當時舊楚最富庶的淮北地帶,立即向荒僻的嶺南江東伸展,一者是鞭長莫及,二者是得不償失,三者不是滅秦急務。是以,陳勝等不再將楚地作為重心,而將楚國舊地看做已經占據了的既定勝利。舊齊國則是另一番情形:八月震澤的六國世族聚會後,齊國王族遠支的田儋、田橫已經搶先舉事,擁立田儋為齊王。這是六國老世族打出的第一個複辟王號,實力聲勢雖遠不如此時陳勝的“張楚王”,然對六國老世族卻是極大的激發誘惑。此時,張楚君臣們各圖著滅秦、擴張、複辟三件事,沒有一方主張立即處置王號並立這種權力亂象,幾乎可說是無暇理會田儋稱王。

進入九月,四路大軍浩蕩進兵。中原大地煙塵蔽天,各色旗幟各式戰車各式兵器各式甲冑與各式牛馬布衣交相混雜,鋪陳出亙古未見的草創大軍的怪異氣象。誰也沒有料到的是,進兵一月之間,各戰場情勢便發生了急轉直下的逆轉,草創的張楚朝廷立即開始了大崩潰。

第一個遭受痛擊的,是進兵滅秦的周文大軍。周文軍向西進發之時,兵力已達數十萬之眾,潮水般湧來,函穀關幾乎是不攻自破。一路進兵秦東,經重鎮下邽、舊都櫟陽,竟都沒有秦軍主力應戰。周文大為得意,決意先在驪山東麵的戲地駐紮下來,歇兵旬日同時燒毀始皇陵以震撼天下,而後再進兵鹹陽一舉滅秦。在此時的周文看來,關中素來是秦人根本,關中無兵可發,滅秦顯然是指日可待了。周文也知道,二世胡亥有屯衛鹹陽的五萬材士,然則區區五萬人馬此時已經根本不在周文眼裏了。周文所專注謀劃者,便是要在攻占鹹陽之前做一件快意天下的壯舉——焚燒掘毀始皇陵!在楚人的記憶裏,秦昭王時的白起攻楚而焚燒楚國夷陵,是一宗奇恥大辱。而今楚軍滅秦,始皇陵皇皇在前,豈能不付之一炬哉!周文沒有料到的是,在他尚未動手之際,一片死寂的大秦朝廷突發奇兵——由多年不打仗的九卿大臣少府章邯,將二十餘萬工程刑徒編成了一支大軍前來應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