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大決涇水(12)(1 / 2)

“鄭國渠成,涇水入田。秦人好日子已在眼前!父老兄弟們,咥飽喝足再歸鄉。回到鄉裏整治農田,搶灌夏種,使秦人糧倉早早堆滿!人無神氣,一事無成!國無神氣,一事無成!秦國該強大!秦國該富庶!秦人,更該有精神!”

“萬歲!秦人精神!”彌天吼聲夾著轟隆隆水聲,淹沒了洛水山塬。

片刻之間,萬千光膀子老秦人人人變成了浸透猛火油的火把,火焰呼呼直躥。繃著臉大步赳赳到牛車前領一份鍋盔幹肉,蹲在地上狼吞虎咽猛咥幹淨,大腿一拍:“走!”立即三五成群地風風火火離開洛水口。不消片時,滿山遍野黝黑閃亮的光膀子便消失在無邊無盡的田野裏。

“瘋子秦王!瘋子秦人!”

守著始終沒有一個秦人光顧的商鋪,山東商旅們又一次驚愕了。

晚霞滿天的時分,李斯鄭國帶著一班水工吏員終於趕到了洛水口。

秦王扶著趙高的肩膀站在洛水岸邊,迎頭先問了一句:“客卿老令,後水如何?”李斯鄭國雙雙一拱手:“全線堅固順暢,支渠毛渠全部進水!”嬴政聽罷沒有來得及說話,一頭碰在趙高身上軟了過去。李斯一轉身斷然下令:“行營中止政事,全部人馬歇息徹夜!”

當夜,行營大帳的燈火早早熄滅,整個營地一片雷鳴般鼾聲。

直到次日將近正午,夏日的太陽已經火辣辣掛在當頭,行營的聚將號才嗚嗚地吹動起來。人喊馬嘶中,一頓結結實實的鍋盔夾幹肉戰飯下肚,大臣吏員們踏著號聲趕赴行營大帳了。對於秦國官吏,多少晝夜不睡少睡不吃不喝少吃少喝都是家常便飯,而能一夜無事地從天黑酣睡到次日正午,實在是絕無僅有的奢侈了。有如此一夜酣睡,臣工吏員們聚到行營大帳時個個精神抖擻,許多人說不上名目的怪病也都神奇地煙消雲散了。

李斯進帳,一見清新矍鑠的鄭國,揉著眼睛直呼:“奇也奇也!”鄭國一陣哈哈大笑:“佳水灌枯木而已,客卿何奇之有也!”尋常間永遠皺著眉頭的鄭國一笑,一班臣工不禁人人大樂,一時滿帳笑聲。

午時末刻,查水查渠之各方彙聚渠情水情,結果是:全線無斷無裂無滲無漏,所有支渠毛渠都順利進水,無一縣報來故障。鄭國歸總,點著探水鐵尺硬邦邦撂下一句話:“涇水河渠四百六十三裏,全線堅實通暢,入田順當,涇水渠成!”鄭國說完,連同嬴政在內,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長長鬆了一口氣。李渙與幾個經年奔波的老水工嘖嘖感歎不已,連說這鄭國渠快得匪夷所思,好得匪夷所思,教人如在夢裏一般。

嬴政叩著書案:“李渙,你報個大賬,鄭國渠究竟灌田幾多?”

李渙掰著指頭高聲道:“鄭國渠,直接受益者二十三縣,間接受益者全部秦川;關中缺水旱地四百六十餘萬畝,可成旱澇保收之沃野良田!另有兩百餘萬畝鹽堿灘,三五年之後,也大體可變良田!若以鹽堿灘地接納山東移民,可容五六萬戶之多!如此,秦國腹地可增加人口五十餘萬。尋常年景之下,每畝產糧一鍾,每年國庫至少可積粟三十萬斛。五六年後,關中之富,甲於天下!”

“老令,果真如此麼?”

“這是老臣最低謀算。”

“旱澇保收,根基何在?”

“君上,”鄭國一拱手,“關中從此旱澇保收,根基在於:涇水河渠不僅僅是一條幹渠,而是三千多條支渠毛渠織成的水網。水網之力,在於將關中平川之大多數池陂河流連接溝通,旱天水源豐厚,渠不斷水,澇天排水暢通,水無滯留。此所謂旱灌澇排之渠網也!秦法嚴整,若能再立得一套管水用水之法度,秦川無疑天府之國!”

“還有上灌下排。”李斯插了一句。

“那是獨對鹽堿灘地之法,得另修排水溝。”李渙答了一句。

“好!”嬴政當即拍案,“河渠管用法度,由老令草擬。”

“嗨!”鄭國第一次學著老秦人的模樣挺身應命,引得滿帳一片笑聲。

嬴政一拍大腿起身:“好!從塬下回鹹陽,一路再看看鹽堿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