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情變橫生(5)(1 / 3)

八歲那年,父親安國君特意帶嬴異人去了當時還是五大夫將軍的蒙驁府邸。原因隻有一個:這個兒子醉心秦箏,而蒙氏家族則是秦國最有名的箏器世家。當蒙驁將軍聽說這個少年五歲時便能操箏彈奏《國風》的所有樂章時,高興得哈哈大笑:“異人異人,其名如實也!”立即爽快答應將嬴異人收做學生,並喚來自己十歲的兒子蒙武與嬴異人相見,叮囑他兩人一起習箏。此時,異人的生母常臥病榻,父親又忙於國事周旋,根本無法督責這個庶出兒子的學業。見蒙驁將軍父子都很喜歡異人,父親索性將兒子的一應幼學都交給了蒙驁將軍,請將軍如同他兒子一般督責自己的兒子。從那以後,嬴異人每日早出晚歸,除了在自家夜宿,整日都在蒙氏府邸習箏修學。兩年之後,已經是太子的伯父死了,父親有可能立為太子,合府上下都在忙碌周旋,父親更是沒有心力督責一班庶出兒女了。嬴異人請準父命,搬到了蒙氏府邸與蒙武同吃同住同修學,分外的暢快。

蒙氏祖上原本是齊國士人,素有家學。自蒙驁入秦國,蒙氏族人進入軍旅者日多,成了文武兼修的家風。蒙驁持重縝密,承襲族長,對族中子弟的學業曆練督責極嚴,以致後來的蒙氏子弟個個都是文武全才。這蒙武也是個聰明少年,刻苦好學,非但通達《詩》《樂》,彈得一手好箏,且對父親交下的兵書修習也是絕不誤事。嬴異人一入蒙氏府邸,立時覺得了自己的蒼白,除了箏樂,自己對其他學問一無所知。幸運的是,比異人大得兩歲的蒙武厚重秉性,從來不嘲笑譏諷異人,隻小老師一般認認真真地為異人補學。

五更雞鳴,蒙武一骨碌爬起來拉異人起來。練劍半個時辰,梳洗之後早飯,之後是晨課、午飯、午課、晚湯。隻有晚湯之後暮色來臨,兩人才到池畔林下談箏對歌,直到三更。如此三年,嬴異人大體補上了蒙武學過的所有課業,兩人也都長成了一派英風的少年。一次,蒙驁將軍隨大軍班師回到鹹陽,請來安國君一起查核兩人學業。舉凡課業,兩人都對答如流,劍術箏樂也大有長進,將軍破例地讚歎了一番。見這個昔日隻會躲在母親小院子默默彈箏的庶出兒子有了如此長進,安國君大是感慨,宴席間連續三次向蒙驁將軍敬酒,還執意將自己隨身的一件名貴玉佩贈給了少年蒙武。末了父親誠懇請求蒙驁,許嬴異人在蒙氏府邸繼續修學,直到加冠成人。

“好!”蒙驁爽朗拍案,“兩子共學,切磋激勵,好事!”

嬴異人大是歡欣,從此與蒙武又開始了親如兄弟般的快樂日子。蒙驁將軍慮及自己常在軍旅,請了族中一個曾經修學稷下學宮的飽學老士長住府中,做了兩人的業師。這位老士非但文武兩學,精通秦箏,更有一種自由奔放的稷下學風,實在是難得的良師。在業師督責之下,異人與蒙武開始了重修天下學問的成人治學:諸子百家一一涉獵,關鍵隻在兩學,蒙武主修兵家,異人主修法家,共同兼修箏樂之學。

每日晨課,都是各自的正式課業。一到午後,老師帶著兩個弟子出了鹹陽,或到北阪的蒼蒼鬆林,或到渭水泛舟清流。選得一處清幽之地,老師講得半個時辰樂書樂理,便教兩名弟子彈箏競奏,然後逐一評點。每到春日踏青,老師會停了主課,帶兩人走遍關中村社,聽農夫士子田間放歌,聽牧童少女的春日吟唱,遇動聽歌謠便彈箏相和,記譜保存。堪堪五個年頭,嬴異人幾乎學會了所有的秦風歌謠。更有回味處,是他與蒙武每春歸來,必要商討給那些沒有歌詞的“野曲”寫詞兒,一詞寫完,兩人你彈我唱我彈你唱不亦樂乎……

不料,快樂的少年生活突然中斷了。

那年,風聞韓國要將韓上黨拱手讓給趙國,進而三晉結盟對抗秦國。壓力之下,主司邦交縱橫的丞相範雎主張:先行結好趙國,進而威逼韓魏,最終拆散這場對秦國極為不利的上黨交易。秘密特使幾番斡旋,趙國卻指斥秦國反複無常,提出若能單方(不互換)派出一位王子入趙做人質,方可結盟修好。秦昭王思忖再三,一咬牙答應了下來。戰國人質有公認傳統,不是在位國君的兒子,便必須是太子的兒子,大國索要的人質尤其如此。其時秦昭王的幾個老兒子都已經四十出頭,各據實職,不宜也不想做人質,異口同聲地推舉已經做了太子的安國君遴選駐趙人質。安國君無奈,在庶子中選定了嬴異人。

消息傳出,少年嬴異人頓時蒙了,與蒙武抱頭痛哭。

那年秋天,嬴異人的“質使”車馬離開了鹹陽。蒙武在十裏郊亭為他隆重餞行。席間,蒙武鄭重地將一具秦箏贈給了異人。蒙武說,這副秦箏是蒙氏祖傳寶器,南山古鬆精製,箏板專門嵌進了自己的祝詞與異人的名號,望上天護佑異人抱箏而歸。異人大是感奮,親自彈起秦箏,與蒙武一起唱了那首蕩氣回腸的《北阪有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