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花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白駝山繞過,東流入海。山腳翠煙籠罩,碧木成林,那山頂甚高,有皚皚白雪未融,正是一年好時節。山下一抹斜陽映照,卻是秋意昂然,毫無蕭索之感。

那白駝山山主歐陽巒甚是寬厚待人,山間村內,家家和睦,戶戶親近。此時,山下男男女女和十幾個小孩,正自聚精會神的聽著一個美豔婦人說話。那婦人二十八九年紀,一襲紅衣,若霞光燦爛。隻聽她兩片梨花木板碰了幾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麵小羯鼓上敲起得得連聲。唱道:

“滿江雖紅,將士血染,秦相有德,方解國難”。

那婦人道:“那嶽飛執功自傲,欲迎二帝回京,與高宗叫板耳,豈乃為臣應盡之事?嶽飛鎮壓鍾相、楊幺起義,又豈是正義之師?”

那婦人飲了口水,道:“那秦相爺實乃顧全大局之人物,以天下和平為己任,紹興九年,我大宋與金人修和講好,高宗不忘嶽飛武功之作用,給他加開府儀同三司,嶽飛不接受,迫使趙天子在三下詔令之外,又好言寬慰,這等仁厚天子,又哪裏尋得?”

“那北宋被滅,秦相爺被擄北國,仍未放棄敢為天下言的性情,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冬十月,相爺曆盡千辛萬苦,從金逃回,實乃忠誠之士,遂上書高宗,求得金宋和平方略,方保我大宋平安!”

忽見一少年發問:“那秦相爺這麼大學問,可曾留下什麼手卷不成?”

那婦人讚道:“說的好,秦相高才大略,乃著《秦家遺書》一部,包羅萬相,無所不能!隻是不知流落何處,無人曾見過!”

那婦人又哀歎一聲:“那嶽武穆窮兵黜武,搞得天下百姓無心農作,一個個練得絕世武功,如今天下太平,秦相和平方略為天子所用,這武功低微的或者不會武功的才會被人欽佩!”

說完隨手一抓,就將旁邊一塊巨石抓得粉碎,歎道:“這九陰白骨爪,要是有個辦法從我身上除去該多好!”

那少年見狀一笑,伸出小小的拳頭,在旁邊的石頭上也是一擊,那石頭四分五裂,卻是不成粉狀。那婦人見狀驚喜:“歐陽少主,你什麼時候把功力又練低了一層,可是比我要低多了,果然人間奇才,奴家敬佩不已!”

這少年正是那白駝山主的侄子,姓歐陽名巧的便是,如今這江湖之上,以武功高為恥,以武功低為榮,那天底下武功最高的有五個人:“東斜、西獨、南笛、北蓋、中神童!”,這五個人武功太高,素來為眾人恥笑,因此個個離世避遁,要尋得有效之法,將武功練低了才好意思出來見人。那白駝山主,就正是那西獨歐陽巒了,他帶著侄子在此間修煉,如今已經將功力修得比“華山論劍”之時要低了十年。最令歐陽巒驚喜的是,這侄兒乃天縱奇才,將武功練低的速度竟然比他還要快,真是後生可畏!

歐陽巒當年為抗金兵,應大宋號召,習練武功,拜得火雲邪神為師,學到一套“蛤蟆功”。後來來到這白駝山上,見山間密林,靈蛇相搏,又得西域高僧指點,揉以喻迦之法,創出“靈蛇拳”七十二路。那“靈蛇拳”動靜如意,曲折隨心,竟能從不可思議的位置發招,堪稱當代武林一絕。

歐陽巒自忖武功大成,恰巧此時一本武林奇書《九陰真經》麵世,就前往華山參與論劍。一路過關斬將,奪得“五絕”的名頭。歐陽巒本來就對那《九陰真經》無甚興趣,隻是抗金心切,要博個好名頭,方好去從軍罷了。既入五絕,就飄然而去,未再參與那五絕最後論劍之舉。最後那中神童王清明技壓群雄,奪得經書。以他在前麵比武當中露出的實力,大家都認為如果他將比賽進行到底的話,他才是最後的天下第一高手。

那王清明自不肯讓歐陽巒背上那“無冕之王”的名頭,於是處處挑釁,要和歐陽巒一決高下。那歐陽巒素來性情溫和,無謂之下,自是不肯與王清明爭鬥。幾次三番,被逼得無奈,隻好躲進棺材裝死,隻是那王清明自幼就被稱作神童,哪裏肯信,便在歐陽巒假出殯的那天,闖入靈堂,偷襲於他。那歐陽巒乃是用“龜息功”閉氣裝死,王清明攻擊,自是不能不招架,一招靈蛇吐信,破了王清明的先天功。那王清明見歐陽巒果然功夫在他之上,不覺心灰意冷,將那《九陰真經》排版印刷,弄得無數本,他又是國教“全真教”的掌教真人,以舉教信徒之力,居然將朝廷,學塾全皆打通關節,將那《九陰真經》弄成了和《三字經》、《千字文》一般的啟蒙教材。一時間,天下人人習練那號稱天下武學總綱的《九陰真經》,人人都成了絕世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