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3 / 3)

自立說:“家裏無論來多少朋友都可以,因為我的家裏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坐”。他並沒有因一味的追求風格而放棄舒適,家裏到處都是從泰國淘回的手工坐墊,心愛的書放在隨手就拿到的地方。

幾天後,二人又要雙雙飛往天高地闊的新西蘭。這次,他們又會給這個可愛的家帶回什麼樣的禮物呢?這樣的一個家,讓人剛剛踏出大門,就已經開始思念了。

飾家妙點

對於客廳和書房突出的梁,主人索性就做了一條通體的實木擱板,讓那些漂洋過海的小擺件有一個展示的舞台。同時,這些小擺件裝點在這裏,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不落痕跡地掩藏了梁的存在。喜愛收集小擺件的讀者可以借鑒。

因為收集的東西特別多,規劃和整理這些收藏品就成了主人一件重要的工作,不知不覺中,兩個人也修煉成了收納高手。最讓他們得意的創意是將所有小電器的充電空間集中規劃。在書房的陽台上有一些儲物櫃,他們把其中一個有空調管孔的櫃子作為充電器的集中營,手機、數碼相機、變壓器、插座等都集中在這裏。令人心煩的電線不見了,方便性卻大大提高了。

在他們的家裏,幾乎所有的細節都無可挑剔,這與主人的精心設計是分不開的。每個房間都會有些不能封死的儀表觀察口或管道檢修口,一般的做法是用一個帶邊框的木板卡住,而自立夫婦根據它們所處的位置,在小方塊上鑲上自己喜歡的小畫或是從古董市場淘回的小盤子,這些煞風景的地方搖身一變成了精彩的點綴。

利用剩餘材料進行再創造,恐怕是每一個正在裝修的人喜愛的話題。自立家玄關處那一小片飾有金色葉子的地麵,吸引了每一個訪客的目光。其實是將別處餘下的一些黑色瓷磚,中間挖了個10厘米見方的洞,然後用水泥將自己設計的銅葉嵌在中間,就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好一場多國主義的視覺盛宴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在推開門的那一瞬間,還是被這樣濃的色給迷住了,真是一個奪人耳目的開場。看過太多簡約與金屬後,進入張聰的家,很像是經曆一場工作的豔遇,庸常的生活中出現了“紅玫瑰”。

如果用人的形象來形容張聰的家,那就應該是一位美豔高雅又親切的混血美人吧。一對熱衷設計的年輕人,才不管什麼是流行,一心隻執著於自己的喜愛。一個明媚濃麗的家,真的是讓他們越看越愛。

多國混搭風格無邊界

即使主人不在,這裏也一樣會很熱鬧。

張聰和豔潔愛旅行,因為去過的地方很多,在裝修自己房子的時候,他們就想把旅行中留下的美好記憶放在每天都看得到的地方。於是,他們沒有像很多收藏者一樣,把淘來的寶貝仔細地放置起來,而是將這些東西當成了美化家居的裝飾品。來自尼泊爾的絲質靠墊隨意地散落著,自己設計製作的沙發讓人想起泰國那些鼓蕩在風中的華美沙麗,金色的窗子,是幾個拱形一層一層地疊進去,這種地中海風格的經典造型在房子中隨處可見,來自西藏的巨大廟門裝飾了樓梯邊的一整麵牆壁,還有從各地收集來的老家具和傳統藝術品……每一處,都有不同國度的風情在旖旎著。

對於主人來說,家最重要的就是“符合自己的審美,要自己住得舒適”,無論是在寒冷的西藏還是濕熱的泰國,他們都會找到自己心愛的東西,還有那些工藝精湛的古代家具和裝飾品,被他們隨意地放在起居室。不同風情和不同風格的布置,不同國度的裝飾品和藝術品,讓這個家不單純是美麗,而是值得坐下來慢慢品味,就像上佳的咖啡,餘香悠遠。窗外冷雨中的樓群蒼白靜默,就更讓處在這個空間裏的人感到豐盈和滿足。

濃墨重彩色彩無邊界

雖然不是大房子,但是三層錯層的格局,讓空間層次變得有味道,這也恰恰符合主人的審美標準。他們就像是一對“好色之徒”,用色彩來區別空間、表達情緒。

張聰的家,觸目所及,是大片磚紅的牆,像是北京老城牆的顏色,明豔又不刺眼。牆麵在粉刷前就做過特殊的處理,有一條條密集的劃痕,看起來像是經過長長的歲月,留下了印記。在客廳三米的挑高下,大麵積的紅以靜靜的背景襯托著家具、織物、花朵和流蘇,讓所有物品都有了一種明亮的光輝,室內氛圍因磚紅的質感而變得神秘優雅,時間因此變得悠長,無論風雨嚴冬,磚紅的溫暖厚重都會讓回家的人心中多一絲暖意。

隻要稍稍轉身,顏色很自然地過渡到了深淺不同的果綠色。翠綠的樓梯是一條線索,從三層的書房、工作間和客衛,銜接著二層客廳墨綠的水泥地麵一直延伸到一層濃綠地麵的廚房。廚房牆壁是一片芒果黃搭配深綠色的馬賽克,草綠色的廚櫃在這樣的背景下給人感覺很活潑,很生活。到了這裏,主人還嫌不足,在餐桌旁又加上了紅綠相間的藏式吊燈,要把旅行中的多彩記憶一一展示出來。各種軟裝飾都選擇了複古或傳統的圖案和金橘、嫩粉、湖藍、翠綠這樣的豔色,因為主人對色彩的大膽使用和把握能力,在這樣以濃重大色塊為底的家裏,給人的感覺並不紛亂惡俗,反而有了一種嫵媚香豔的韻味。

靈動材料,創意無邊界

尋遍整個屋子,我想找到一樣熟悉或在市麵上見得到的東西,最後隻得失望。這裏幾乎沒有任何現成品,即使是現成的,張聰和豔潔也要對它進行改造,變成自己獨有的東西。

也許是因為從事的行業,又或許是因為天生就喜歡有創意的生活,張聰和豔潔都欣賞“不同”,與眾不同。對於收藏品,他們最喜歡那種非常有創意的,比如木頭做的假山,在外觀上和山石做的沒什麼區別。對於平常東西,他們也希望能夠與別人的不雷同,這就形成了他們家裏最有特色的一點:使用非常規的材料來設計和製作常見的用品。在這樣一個個性的時代裏,超常規的東西往往會吸引更多的注目,更不要說這些創意實現起來是簡單又便宜。

水泥地麵現在很流行,但張聰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采用抹一層水泥再加一層清漆的簡單做法,而是在水泥中加入一些礦物顏料,再裝飾一排排的黑色馬賽克,出來的效果的確很出色,想一想,流行是不是這樣創造的?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燈具,沒有一件是從燈具店買的成品。他們當初和所有的裝修者一樣,也奔波了許多的燈具店,“那些設計和手工都很好的進口燈具,價格貴得驚人,剩下的又太粗糙平庸。”最後他們決定自己設計製作。景泰藍器皿、掛窗簾的吊穗、彩色棉紗,甚至是木雕的龍頭……你手邊的任何一件漂亮飾品,最後都可能被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