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一四章 置辦年貨(1 / 2)

臘月二十九,明國的居民還在為了新年的到來而忙碌準備著。因為還有一天就是華夏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元旦,也就是華夏的春節。

島上的移民和務工人員大多是來自華夏,所以特別看重這個節日,當然,受華夏人們的影響,喜歡湊熱鬧的外國移民們,也都跟華夏的朋友們學習怎麼過年。

一時間明國的商品銷售量大大提高。

明城公寓,來明國發展的齊曉悅和她的母親宋芳和父親齊東正在他們的新家忙碌,百貨公司的人將他們一家新買的電視和冰箱擺好。

齊曉悅做為藝人成功簽約了EBC之後,正式成為七人新人女團瑤池組合SG成員。每天訓練非常的辛苦,還要為春晚演出排練,還要拍攝寫真等等。每天忙得不亦樂乎。盡管這樣,齊曉悅還是非常的開心,至少自己沒有被潛規則,也沒花錢包裝,現在一切都由公司包裝。最主要的還是非常喜歡明國。

女兒工作穩定了,母親宋芳和父親齊東也很高興,兩個人一商量,決定來明國陪女兒過年。

由於宋芳打算長期在這陪住,所以齊曉悅跟公司提出搬離了宿舍,而是和家人租用了這個住宅。

這個房子雖然兩室一廳,但是足夠他們一家三口居住了。而且明國的房子越來越難租到了。房價也大漲。他們能在年根之前租到房子已經該謝天謝地了。

做為春節福利,EBC廣播公司除了給齊曉悅發了一張大紅包外,還發了一套過年的用品。

母親宋芳打開公司給齊曉悅發的春節物品。打開一看,裏麵竟然是一些平時在華夏見不到的東西,桃符、祭祖器具、明信片和紅紙袋,還有兩頁使用方法。

明國文部為了將明式春節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惜花大成本推廣明式春節,免費向國民發放各種春節物品,當然除了對聯、福字、鞭炮這種華夏人閉著眼睛都知道該怎麼使用的物品。

同時,明國還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明國入駐一陣子,參觀明國的除夕、元旦等節日是傳統民俗。

桃符是桃木做的,做工精致,分別寫著“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用來掛在門前。

而祭祖器具則是一套祭器,這個也很簡單,韓國人幾乎都會,在除夕或是重大節日的時候,在客廳之中將小牌位或者故去的長輩遺像擺好,擺好祭品,全家人磕頭行禮就可以了。一切從簡。

還有就是明信片和紅紙袋,這個是拜年用的,在明信片上寫好吉祥話之後,去別人家拜年,如果對方不在家,可以直接將明信片放入對方家門前掛著的紅紙袋中。

一家人弄明白了這些物品的用法,接下來就是要下樓去逛街采購年貨了。

這一家人可是對明國完全不熟,女兒是先來的,他們也是剛到兩三天,幾乎連東南西北也分不清。

下樓之後,一家人就不知道該往哪邊走。

宋芳正在埋怨丈夫:“你說你來了好幾天了,不張羅去買年貨,現在去哪裏買都不知道。”

“哎呀,多簡單,去超市裏買唄,我那天看見了樓下的超市就有賣對聯、福字什麼的。”

“你就說你懶得了,那你知道鞭炮在哪買嗎?”

齊東摸摸頭:“買什麼鞭炮啊,大不了不放唄。咱們就去超市買點水果、疏菜、魚啊肉啊就行了。再買點糖、花生、瓜子。要是有杏仁、核桃啥的再買點。”

“爸,我還要新衣服!”齊曉悅嘟著嘴道。

“哎呀,你的新衣服夠多了,幹什麼非要年前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