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博物館是沉睡在地下億萬年的恐龍重見陽光後的新居,被人戲稱為“恐龍的高級公寓”。恐龍化石在野外可能無人問津或遭到破壞,而一旦進入博物館就被當成珍貴的自然遺產而備受保護。重要的是恐龍博物館的存在為人類了解恐龍打開了一扇窗戶。
自貢恐龍博物館
四川省自貢市被稱為“恐龍之鄉”,以擁有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美譽的自貢恐龍博物館而聞名於海內外,其位於自貢市郊的大山鋪,是中國唯一的恐龍化石埋葬遺址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外型,很像一座高大的岩窟,造型美觀奇特,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館、西安半坡博物館之後修建的又一大型專業性博物館。它占地2.5萬平方米,陳列麵積3600平方米,共分三層。以陳列大山鋪出土的恐龍化石為主。
展廳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著重介紹與恐龍相關的基礎知識,如生物進化、地質年代、恐龍的演化與分類等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大山鋪的各類恐龍化石。它們陳列在高大寬敞的裝架廳裏。幾副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也同時在這裏展出,其中“天府峨嵋龍”是該廳最引人注目的龐然大物。第三部分是恐龍埋葬遺址。這裏向人們展現了大麵積的恐龍發掘現場。
中華恐龍館
中國規模最大的恐龍博物館——中華恐龍館,位於江蘇省常州市。全館總麵積約2萬平方米,是由常州市政府與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博物館共同建設的,一期投資3億元,占地60公頃。館內陳列有36具各地質年代的恐龍骨架化石,其中中華龍鳥化石以其珍貴的學術研究價值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中華恐龍館主體建築充分運用現代仿生建築風格,三隻高昂的恐龍頭像仿佛似三隻恐龍在竊竊私語。館內的展示廳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以及網絡遊戲、卡通動畫、影視成像、科技製作等手段,重點突出了恐龍從演化、生存、繁衍直至毀滅的發展曆程,揭示出人類必須保護生態,保護環境這一深刻的主題;同時還別具匠心地運用了叢林、海洋、山岩、瀑布、洞窟等仿真空間,再現古地質年代特有的生存環境,由此構築出館內各展廳獨特的藝術氛圍。此外,48座6維立體動感電影“恐龍毀滅”和模仿美國侏羅紀公園的“恐龍曆險”等使全館成為集科普、博物、觀賞、動感參與為一體的現代新型恐龍博物館。
嘉蔭神州恐龍博物
中國嘉蔭神州恐龍博物館2005年8月在黑龍江省嘉蔭縣“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落成。該館占地5萬平方米,總投資近2000萬元,總麵積2100平方米。由綜合廳、恐龍生態廳、地球廳、植物廳、礦物岩石廳和嘉蔭人文廳等組成。嘉蔭神州恐龍博物館是我國惟一一座集保護區、展覽館於一身的園中館。館中收藏了在嘉蔭出土的8具完整的鴨嘴龍、霸王龍、疾走龍和甲龍等恐龍骨架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