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地質年代(1 / 1)

恐龍生活的時代是地質年代中的中生代。中生代是地球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時代,這時候爬行動物開始全麵繁榮,並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物種。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恐龍,因此中生代也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或“恐龍時代”。中生代可劃分為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自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中期出現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滅絕,共經曆了將近1億7千萬年的時間,是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為成功的物種之一。

地質年代就是指地球上各種地質事件發生的年代。它包含兩方麵的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這兩方麵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大約從46億年前到6億年前。在這段時期,星球寒冷,海洋發展,大陸外殼構建。地質學家把漫長的前寒武紀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兩部分。太古代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確地質記錄的最初階段。大約39億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殼,至35億年前大氣圈、海水開始形成,同時原始生物出現,並進入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元古代早期原核生物演化為真核細胞生物,形成地史時期的菌藻類時代,由於這些光合生物的發展,大氣圈已有更多的氧氣。元古代末期,被命名為震旦紀,這時在動物界出現了低等的小型具硬殼的物種,以及大量裸露的高級動物,後者就是發現於澳大利亞的埃迪卡拉動物群,埃迪卡拉動物群主要由類似水母類、蠕蟲類、海鰓綱的生物所組成。

古生代

古生代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3億年前。它分為6個紀,一般分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和誌留紀,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在寒武紀時期動物群以海生無脊椎動物中的三葉蟲、軟體動物和棘皮動物最為繁盛。在奧陶紀、誌留紀、泥盆紀、石炭紀,相繼出現低等魚類、古兩棲類和古爬行類動物。魚類在泥盆紀達於全盛。石炭紀和二疊紀昆蟲和兩棲類繁盛。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類為主,至誌留紀末期,原始植物開始登上陸地。泥盆紀以裸蕨植物為主。石炭紀和二疊紀時,蕨類植物特別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

中生代

中生代大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6500萬年前。可劃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這一時期,脊椎動物開始全麵繁盛並出現了最令人不可思議的物種——恐龍。爬行動物在海、陸、空都占據了統治地位。同時,中生代還出現了真正的鳥類和哺乳動物;植物界中,開花結果的被子植物也同時出現,並逐漸取代裸子植物。

新生代

新生代大約開始於6500萬年前,一直延續到現在,按時間順序可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第三紀又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紀則分為更新世和全新世。新生代開始時,中生代占統治地位的爬行動物大部分絕滅,繁盛的裸子植物迅速衰退,為哺乳動物大發展和被子植物的極度繁盛所取代。哺乳動物因適應各種生態環境而進一步演化,並分化出許多門類。到第四紀的更新世時期出現了最高等的動物——原始人類。原始人類起源於亞洲或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