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說年畫
俗諺說:“門神門神騎大馬,貼在大門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每到大年三十除夕前,不少人喜歡將兩位高大威猛的武將彩畫貼到大門上,這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貼年畫。
據考,年畫源於先秦。《戰國策》中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刻削子以為人”的記載;另一說是早在堯舜時期,原始的年畫就已出現了。
年畫中,以“門畫”起源最早。門畫由古時候的“門畫神”演變而來。據說,門神一詞始於兩漢時期。《荊夢歲時記》載:“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到了唐代,相傳有一次唐太宗生病,夢裏一直聽到鬼叫,不能入睡,十分痛苦。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恭聞知後全副披掛,手執兵器,守衛門旁。這一夜唐太宗再沒有夢見鬼,病也就好了。唐太宗既想長期平安無事,又不願叫兩位大將夜夜辛勞守衛,於是就命令畫工畫了他倆的像,貼到官門上,稱做“門神”。以後人們就仿效這種做法,紛紛把“門神”貼在門上,以除鬼災。
年畫在我國不僅曆史悠久,且豐富多彩。古代年畫大都表現神、壽星、羅漢、吉祥如意等。清代後,畫中內容既有古代,也有當代;既有日常生活,也有文化活動;既表現城市,也表現鄉村。此外,還有動物、花草、風俗、戲劇等。之後,還出現了一些製作年畫出名的地方,如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縣楊官埠。福建泉州、漳州還流行“黑底粉印”年畫,廣東佛山流傳朱紅底色上印墨版畫的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