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政治上不斷進取,始終堅持黨的信念不動搖,具有堅定的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始終保持艱苦奮鬥、自警自勵的精神狀態,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他的成長和工作生涯中,曆經了多次政治運動的洗禮,得到了組織的培養和教育,思想覺悟不斷提高,革命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更加堅強,一生熱愛黨、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長期以來,堅持以大局為重,服從組織安排,安心本業,熱愛本職,堅守崗位,注重實幹,不管在哪一崗位,都能如質、如量、如期完成組織交給的工作任務。父親把黨的事業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五十多年來,他一切以黨的事業為重,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連節假日都很少休息。
父親在學習上孜孜不倦,業務上精益求精。由於他在少年時候讀書不多,加入共產黨後,特別是擔任大隊幹部後,一切都賦予了他嶄新的色彩,使他深感知識底子太薄,為了彌補文化知識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水平,他如饑似渴地抓緊學習,吸收營養,增長知識,他擠時間學政治、學文化、學農業科技知識,他經常讀書看報,口袋裏總是裝有筆記本。為了學習,他不恥下問,經常向自己的部下、年輕人,甚至向自己的兒女們請教,正是由於他這一股鍥而不舍的毅力,他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一年一個台階,屢建功勳,憑自己的敬業和鑽研精神,他能自己單獨看書讀報了,開會講話有條有理了。他的敬業精神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深受人們敬仰,激勵著年輕一代奮發進取,積極工作。
父親休息後,仍十分關注國家和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在搞好傳、幫、帶的同時,繼續為村裏為華棉的改革、發展、穩定出謀劃策。就在父親身患重病住院期間,正值黨的十七大召開之際,他每天都要看報紙,關心黨的事業、國家的發展,體現出一個老共產黨員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嘔心瀝血、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風尚。父親是公認的好前輩,是農村黨員幹部的楷模,是同事們的良師益友,他的精神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寶貴財富。
父親生活樸素節儉,一生淡泊名義,從不好高騖遠,攀比虛榮,他常說日食一升、夜眠八尺,知足者常樂。他生活清貧,樂善好施,寬厚為懷,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每次扶貧濟困,抗洪救災,支持政府重點工程建設,他都能慷慨解囊,踴躍捐款,在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表現出克己奉公的高貴人品和助人為樂的拳拳之心。
父親於1957年元月與母親張鳳仙喜結伉儷,夫妻倆互恩互愛,互幫互敬,共同撫育了華少彬、華少安、華少林、華少剛、華少亮和華少萍等五男一女,在養育兒女期間,夫妻倆節衣縮食,傾注真情,在那缺衣少糧的日子裏,寧可自己不吃,也要讓兒女們吃飽,寧可自己受凍,也要讓兒女們穿暖。由於自己吃了一輩子沒有文化的苦,他就是再苦再累,省吃儉用,也要想方設法讓兒女們讀書。看著兒女們健康成長,他心裏不知有多高興,他在對兒女愛撫有加的同時,經常教育子女胸懷理想,努力學習,忠於職守,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勤儉節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遵紀守法,報效國家。父親的優良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女們,使兒女們懂得要踏實做事,誠實做人,孝敬長輩,自強、自立、不斷進取。值得驕傲的是,他的兒女們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在不同的崗位為黨和國家奉獻力量。父親對孫輩們同樣表現出無微不至的關愛,他說,孩子們就像花朵,是我們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一定要從小愛護、精心培育。
回顧父親的一生,有過十分坎坷的經曆,但是他並沒有因生活的挫折而放棄自己做人的原則和信念。工作中他默默奉獻,勤勤懇懇,廉潔奉公;生活中,他為人正直,樂於肋人,勤儉樸素,樂觀豁達。於母親,他是好兒子;於弟妹,他是好兄長;於妻子,他是好丈夫;於子女,他是好父親;於同事,他是好同誌;於親友,他是大大的好人。
父親為華壪村集體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他視事業為生命的崇高風範,他為人謙虛平和的楷模品質,將永遠為我們所銘記。
事業已歸前輩錄,典範留與後人承。父親匆匆地走了,他的家人,華村的全體村民,隻要熟知他的人,無不潸然淚下。他的離去無疑將是我們的重大損失。今天,我們緬懷他豐厚的業績,豐富的情誼,心情是沉痛的,我們悼念父親,一定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和優秀品質,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科學發展觀,奮發圖強、努力拚搏,以優異的成績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父親,您一路走好!
父親,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