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笑的話讓在場的人都沉默了。
華夏文壇自古文人相輕,因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嘛,每個人都是不服別人的,相互看不上眼是很常見的事情,每年不來個幾場文人間的口水戰都是怪事兒,在這樣的環境下,誰又能想著自己以外的利益呢?
而林笑一番話,則讓他們聽到了自己以前沒想過或者很少去想的事情,當然,有的人也是因為不敢想。
在這一刻,他們心中那股文人所特有的傲氣被激發出來了,文人可以沒有傲氣,但是不能沒有傲骨,如果沒有了傲骨,就不是文人了。
這時候,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作家站起身來,臉上掛著一絲懶洋洋的微笑,向林笑說道:“扶搖,你能說出這番話,我周安佩服你,不過我也不是你所說的膽小之輩,不就是一個諾貝獎嗎?就算拿不到,也不能被嚇到,我周安決定拚一把,這一屆不成,下一屆再戰!”
周安的話引起了一陣附和聲,有十幾個作者紛紛表示拚一次又何妨,但是大部分的作者卻還是沉默不語。
這個不是有決心就能成的事情,而且在這個時候,每個人心裏還都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三年時間的努力,不知道能夠換回什麼樣的結果呢。
其實寫書這東西,是很少有定性評獎的,一本書,可以去角逐很多種類的獎項,不是參加了諾貝獎的評選就不能參加別的類型獎項的評選的。
但是很明顯,諾貝獎的評選是有著自己的特色的,它要求的是大方向的概念,要表達出廣義的內涵,如果拿不到諾貝獎,可能也拿不到其他的獎項,比如推理獎就不會要的。
但是如果三年的時間專攻一個小獎項,有針對性的分類獎,那成功的機會就大許多,在沒有強大的銷量支撐下,能夠支撐他們名氣和利益的,也就是這些獎項了。
不管多大的獎項,隻要你獲得了,就能夠吸引一些人氣,就能夠積攢一些聲望,這些作者這麼多年的名聲,不就是這麼累計起來的嗎?
三年的時間若是失敗了,損失的可是他們自己的聲望啊。
這不容他們不細細思量利弊。
林笑看大家的狀態,無奈的搖了搖頭,華夏文壇這種狀況,不是說能改變就能改變的。
這個時候,黃文雄也站了起來。
“各位,我黃文雄不才,這次的諾貝獎,我也要試一下,但是我還是認為大家不要盲目的都追求這個獎項,咱們華夏泱泱大國,文學方麵的人才甚多,但是術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長,沒有必要為了一個諾貝獎這種難度極大的榮譽來放棄自己擅長的,大家還是用自己最擅長的方麵做自己的事情為好,至少能夠多拿幾個國際上的獎項,機會也大一些。”
“而我,則一定會一直追求諾貝獎!”
黃文雄這話說完,看了一眼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