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揭竿而起(1 / 1)

“釋義”原意為沒有兵器,揭竿起義。後用於奮然起義的意思。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

秦二世胡亥時,朝廷橫征暴斂,對百姓進行忍無可忍地壓迫。陳勝即陳涉,年輕時終年像牛馬一樣苦幹,有一次與幾個雇工談論時充滿了對統治者的仇恨。

這一年,陳勝被征去守邊防,同行的共有900多人。行軍途中,碰上連綿的雨天,道路泥濘不堪,十分難走,趕路趕得精疲力盡,但還是不能按期到達。秦朝的法律非常嚴酷,超過規定期限就要被砍頭。陳勝認為,不按期到達邊防,要被殺死;就是按期到達,也會被活活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造反,便毅然決定舉行起義,反抗秦王朝。

起義的農民們赤手空拳,沒有兵器,於是,他們砍下樹枝充當兵器,高舉竹竿作為義旗(揭竿而起)。天下百姓早就痛恨秦王朝的殘酷統治,所以陳勝義軍振臂一呼,各地英雄馬上就雲集響應。原來六國的諸侯貴族,也趁此機會起兵抗秦。經過幾年戰爭,秦朝終於被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