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寬猛相濟”指施政時寬大與嚴厲要相輔而行。
“出處”此典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春秋時,鄭國的政治家子產執政後,實行改革,整頓貴族田地和農戶編製,並把刑書(法律條文)鑄在鼎上公布。因而不久就使國力增強,威信提高。
公元前522年,子產病危。臨死前,他對大臣子太叔說:“我死以後,由您執政。隻有有德的人才能用寬大來使百姓服從,其次就是嚴厲了。火猛烈,百姓看著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於火;水懦弱,百姓輕慢而玩弄它,所以死於水的就很多。因而寬大不容易做到啊!”
子產死後,子太叔執政。他不忍心嚴厲,而實行寬大,結果鄭國出現了很多盜賊,並且聚集起來侍機鬧事。子太叔後悔地說:“我早聽子產老人家的話,就不至於到這一步了。”於是發兵攻打盜賊並全部殺掉。這一來,其他盜賊也就收斂了。
孔子聽說這件事後,非常讚賞子太叔的做法。他說:“好啊!政事寬大百姓就怠慢,怠慢了就用嚴厲來糾正。嚴厲了百姓就傷殘,傷殘了就實施寬大。用寬大調劑嚴厲,用嚴厲調劑寬大,這樣政事就調和了。”